漫畫圖解阿德勒式育兒法:輕鬆上手的「正向教養」指南,掌握六大育兒方針,養出獨立又自信的孩子

作者:岩井俊憲

譯者:蘇暐婷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5/09/04

類別:親子教養> 生活教養

原文書名:マンガでよくわかる アドラー流子育て(新版)

ISBN/條碼:9786267641934

定價:360

前往購買 ▶

更多書籍介紹

從「正向教養」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的你,
這次可以輕鬆看漫畫,
在趣味又貼近生活情境的圖文中實踐「阿德勒式育兒法」!
重點摘要x簡單易懂x高度共鳴x有效實行
20萬個家庭見證溫和堅定的阿德勒式育兒法,
以「鼓勵」取代責備,用「勇氣」趕走焦慮,
今天起,展開「孩子聽得進去的溝通」,徹底改變親子相處模式!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充滿挑戰,感到心累、煩躁,或不管怎麼做,總是對自己、對孩子不滿意,是身為父母共同的心聲。許多爸媽不禁要問:在生活壓力之下,有沒有更簡易可行的教養方法讓人一目瞭然,快速擺脫育兒的焦慮?擁有四十多年諮商經歷的作家岩井俊憲告訴你:育兒的煩惱,可以透過「阿德勒心理學」輕鬆找到解方。

  ◆以漫畫展現家庭教養實況,汲取「正向教養」精華
岩井俊憲是阿德勒心理諮商講師及暢銷作家,數十年來,將阿德勒心理學應用在經營管理、教育及生活各個層面,受惠者逾二十萬人。本書暢談阿德勒式育兒法,結合輕鬆有趣的漫畫,搭配生活情境的短文解析、圖表、重點摘要、具體步驟和方法,為父母釐清育兒觀念、瞭解孩子的行為、培養潛能與獨立性、掌握親子相處與溝通要訣,一看就懂,簡單明瞭!

  ◆閱讀本書,輕鬆掌握2大教養重點:
①    探討傳統育兒4大問題VS全新育兒4大方式:以清晰、易讀的方式,讓你避開教養盲點,不再重蹈覆轍。
②    提出「阿德勒式育兒」教養法:以「鼓勵」概念為核心,讓你不責備、不處罰,輕鬆實踐「正向教養」,精準掌握育兒策略。

  ◆從理解孩子的行為開始,展開有效的溝通和傾聽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隱藏著目的,父母深入理解和傾聽,才能做出對孩子有幫助的適切回應。
.孩子吵著要人理他時,以「正確」方式回應,孩子才會覺得自己被重視。
.釐清「正面關懷」和「負面關懷」有哪些差異。
.瞭解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錯誤行為」。
.應用9大傾聽技巧,孩子更願意分享真實心情。
.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學習不帶批判、理性地表達意見和感受。

  ◆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擁有「勇氣」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失敗是「挑戰的證明」,也是「成長的機會」。為人父母應該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藉此幫助他建立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釐清「獎勵」與「鼓勵」有何不同?「鼓勵」會帶來什麼效果?
.彙整許多賦予孩子勇氣的「話語」,這麼說就對了!
.對孩子說出鼓勵的話語時,牢記9大準則,效果加倍。
.以溝通取代責備:整理出命令、諷刺、請託等各種語句,讓父母清楚該以何種態度、語氣來溝通。
.探討「處罰」的5個缺點,多些正向鼓勵,有助於改善親子關係。

  ◆培育孩子的「自主能力」,親子要「課題分離」
要培育孩子的「自主能力」,首要明白親子雙方都有各自的課題。當父母不過度干涉孩子的課題,才能避免情緒化的應對,進而釐清真正的問題。
.釐清什麼是「父母的課題」和「孩子的課題」。
.何時會變成「共同的課題」?簡單3步驟一次看懂。

全書透過精彩的圖文和生活情境,引導父母運用阿德勒心理學來面對教養困境,進而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合作的能力,伴隨著勇氣,一步步穩健地茁壯成長!

  ◆本書獻給以下讀者:
.想要輕鬆掌握育兒方法的人
.不小心就會對孩子發脾氣的人
.因為帶小孩,每天焦頭爛額的人
.覺得小孩都不聽話,束手無策的人
.希望孩子懂事、獨立、快樂成長的人

本書特色

★本書論述條理清晰分明,以輕鬆趣味的圖文和漫畫形式包裝,讀來不枯燥且有共鳴,讓父母快速掌握阿德勒式教養精髓。

★書中針對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並依不同情況,提供具體的意見和方法。★書末附上Q&A,提出一般家庭常見的問題,為家有學齡前幼兒與小學生的父母們解答煩惱,實用且容易閱讀。

誠摯推薦

大樹老師(趙崇甫)/育兒顧問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其正(醜爸)/親職諮詢師
楊俐容/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熊媽TIN/《小熊熊上幼兒園》作者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體系院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

「你是否經常罵得很具體,鼓勵卻很抽象?是否總以為命令、要求就是溝通?孩子就得懂?育兒這條漫長路,總是令許多父母走得很焦慮,很荊棘,不知所以。漫畫圖解阿德勒式育兒法,將讓你耳目一新,重新調整親子溝通方式。」──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現代的父母大多知道要『鼓勵』與『傾聽』孩子,但說起來容易,當出現突發狀況或大家情緒不好的時候,要做到傾聽很難,要鼓勵更不容易。這其實是親子課題混淆在一起,本書用文字和漫畫的方式,呈現阿德勒式育兒教養法,讓孩子經歷『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懂得區分意見與事實,讓親子都能為自己的生命課題負責與承擔,而擁有健康又良好的親子關係。」──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

「鼓勵,是理解孩子當下的需要,也溫柔而堅定地陪他培養面對人生的勇氣。當我們選擇以尊重為起點、用合作取代控制,大人與孩子就在關係中彼此滋養,走出一條共同成長的教養之路。」──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體系院長

作者簡介

岩井俊憲 

◉──阿德勒心理學諮商師。1947年出生於栃木縣,197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曾在外資企業經歷管理等職務,1985年創立Human Guild有限公司並擔任代表董事。此後40年來,持續為企業、地方政府及一般大眾舉辦演講與培訓活動。

◉──著有銷量突破25萬冊並推出英文版的《看漫畫輕鬆學阿德勒心理學》系列(暫譯)、長銷書《一看就懂圖解阿德勒心理學 找回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教你用傾聽給人勇氣》、探討育兒的《阿德勒心理學:用愛與鼓勵教育孩子》(暫譯)、上市前便引發熱烈迴響的《超譯阿德勒》等,含本書在內累計著作已達68冊。

Human Guild官方網站:www.hgld.co.jp
YouTube「阿德勒心理學專門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FSDEPGZ4kUu2a0EsTtWwmA/
部落格:blog.goo.ne.jp/iwai-humanguild/

譯者簡介

蘇暐婷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系交換留學。譯有《山林花草追尋記》、《日本色彩物語》、《看得見海的理髮廳》等。

前言
20萬人改善親子與師生關係後的心聲
○瞭解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鼓勵」
○關於鼓勵,你該知道的4件事
○出場人物介紹

Part 1 先理解孩子的行為!
●傳統育兒的4個癥結
●4種全新育兒法
★在責駡或順從孩子之前,必須提醒自己
漫畫 孩子一直吵著要人理他!
漫畫「忽視」是很可怕的……
●什麼是「正面關懷」和「負面關懷」?
★為什麼孩子會吵著要人理他?
●孩子出現「錯誤行為」的4種情況
漫畫 孩子吵著要人理他時,該怎麼辦?
●適合對孩子說的話
○糾正孩子錯誤行為時的檢查清單

Part 2  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漫畫 傾聽的重要性!
●孩子吵著要人理他的2種情況
★批評會打擊孩子的信心
漫畫 善於傾聽的父母更能養出好孩子!?
●懲罰會導致的5種負面影響
★取代懲罰的方法
●獲得孩子信任的 9 種傾聽方法

Part 3  學習「鼓勵孩子」!
漫畫 獎勵究竟是好?是壞?
●獎勵的4個缺點
●為什麼鼓勵是必要的?
●父母常犯的語句與鼓勵的語句
漫畫 無法實現孩子的願望時
○將孩子的優點列出來吧
○實踐鼓勵時的9項準則
★即使孩子失敗了,也要給予鼓勵
●互相尊重與互相信任

Part 4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什麼是「父母的課題」和「孩子的課題」?
COLUMN  養成將「孩子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分開思考的習慣
●這是誰的課題?
●干涉孩子課題的4項缺點
漫畫 這是誰的課題?
●什麼情況下會變成「共同的課題」?
●轉為共同課題的3個步驟
好的互動方式① 孩子邊寫作業邊啜泣
好的互動方式② 孩子想要零用錢
●父母應如何面對共同的課題?
★從控制型父母轉為後盾型父母
●開家庭會議時該注意什麼

Part 5  再也不怒吼!好好說給孩子聽!
漫畫 該如何拿捏語氣?
●常見說法.範例說法①
●常見說法.範例說法②
●孩子聽得進去.聽不進去的說法
漫畫 鼓勵孩子自動自發
COLUMN 當孩子不肯答應請求時
★人類不是情緒的奴隸
●不被情緒牽著走的4個自我檢討
○表達情緒的詞彙

Part 6  培養孩子的「挑戰力」!
漫畫 當孩子闖禍的時候該怎麼辦……?
★人的所作所為一定都有目的
★孩子會歷經失敗而成長
●缺點也可以轉化為優點
●拒絕的4種類型
★拒絕的訣竅
●「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
漫畫 孩子學會了嗎?
●實行「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時的注意事項
漫畫 讓孩子從經驗中學習吧
●親子溝通良好的3大要點
○良好親子關係的15項準則
○什麼是「好的家庭氣氛」與「不好的家庭氣氛」?

EPILOGUE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Q&A
○關於阿德勒式育兒法常見的問題
結語

前言

給正在育兒路上奮鬥的你

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控制自己的怒氣,不對他大聲責罵嗎?

「小孩不聽話」、「小孩賴皮」、「小孩失控」……育兒之路關卡重重,當真一點也不輕鬆。

不過,我有一個好方法要教給你──

用阿德勒心理學當基礎來教育孩子。

近年來,阿德勒心理學在日本愈來愈盛行,但早在這一波熱潮興起之前,日本的教育機構「Human Guild」便於一九八七年開設了阿德勒育兒講座「SMILE」,努力推廣阿德勒心理學。

在教育領域中,阿德勒心理學是一種效果極好且實用的心理學,因此「SMILE」成了眾多講座中最受歡迎的課程,至今已有二十萬個家庭實踐了這個方法,反應相當熱烈。

本書則是透過漫畫,以「SMILE」講座為基礎,讓阿德勒育兒法變得更淺顯易懂、更容易實行。

「我再也不想對小孩破口大罵了!」

「我想擺脫育兒焦慮!」

「我希望孩子能獨立一點!」

為回應大家的心聲,書中網羅了豐富內容,包括瞭解孩子的行為、掌握與孩子的相處之道、培養孩子的潛能與獨立性、學會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等等,以幫助大家解決在育兒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煩惱與問題。

無論你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教養理念,還是已經參加過「SMILE」講座,都希望你能在翻閱本書時,將自己的家庭、身邊的孩子帶入書中人物,一邊輕鬆看漫畫,一邊實踐阿德勒式育兒法。

Part 1 先理解孩子的行為!

傳統育兒的4個癥結

從這個篇章開始,本書將講解阿德勒育兒法,幫助父母與孩子一同幸福快樂地生活,讓孩子將來出社會後得以獨當一面。在那之前,先來回顧傳統育兒中的4個癥結吧。

1 育兒目標不明確,只顧當下
父母沒有明確的育兒目標時,往往只顧當下而流於敷衍或情緒化,令孩子無所適從。
最後導致→孩子將父母視為敵人,親子關係惡化。

2 效果不彰
傳統育兒往往依賴責駡、懲罰、討好、哄勸等手段來管教孩子。
最後導致→行為偏差、不肯上學、家裡蹲、家庭暴力、校園霸凌的情況日益嚴重。

3 過度仰賴自身經驗,方式偏頗
●許多父母僅憑自己童年時的成長經歷來養育孩子。
●從未接觸過以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為本的育兒法。
最後導致→教育方式偏頗,無法真正切合孩子的需求。

4 不適用於將來的社會
許多父母仍以「好學校+好成績=好工作→生活安穩」的公式來要求孩子。
最後導致→孩子欠缺在多元價值觀下獨立思考、行動的能力,社會適應不良。

4種全新育兒法
本書提倡下列4種全新育兒法。請務必先瞭解這些觀念,再繼續往下讀。

1 先確立育兒目標
這樣就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相處!

2 學習已發展百餘年的阿德勒心理學來教育孩子
這樣就能→掌握阿德勒育兒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方法,育兒不再手足無措!

3 提供孩子有效的幫助
這樣就能→成為孩子信賴的諮詢者與好朋友!

4 讓育兒符合時代潮流
這樣就能→
・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明白將來社會需要哪些人才,並引導孩子成長!

在責駡或順從孩子之前,必須提醒自己

●注意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你遇過孩子做出錯誤行為嗎?你思考過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嗎?你注意過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嗎?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一定都隱藏著目的(有關目的,之後會詳細解說)。若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容易被孩子的想法牽著鼻子走,而不自覺地責駡、情緒化、哄勸、妥協,甚至採取高壓手段來控制孩子……但這些應對都只是著重在當下,忽視了孩子真正的目的。

如果育兒方式只著重在當下,孩子就不會去矯正自己的行為。若要幫助孩子矯正錯誤行為,你可以採取以下2種方法。

① 父母必須擁有明確的育兒目標,並時刻牢記
・設定長期的育兒目標(希望孩子在20歲時成為什麼樣的人?)。
・隨時回歸目標,以理性來應對各種情況。

② 掌握實現目標的手段、方法
具體來說,就是學習並實踐本書介紹的4種方法。
・學會「鼓勵」
・學會傾聽
・懂得區分意見與事實
・讓孩子經歷「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

Part 4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什麼是「父母的課題」和「孩子的課題」?
當孩子在家庭或學校等環境中遭遇問題時,你是否曾想「我必須幫幫孩子」,而在孩子未求助的情況下出面干涉、協助,甚至代替孩子解決問題呢?

其實,這種行為正是導致親子發生衝突、孩子依賴父母的主要原因。

針對在家庭或學校遭遇的問題,父母應該思考「這到底是誰的課題?」並區分成「父母的課題」與「孩子的課題」,這樣一來就避免彼此情緒化,而能理性地找出解決之道。

1 孩子的課題
所謂「孩子的課題」,是指行為的後果最終會落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父母身上。

學業:上學遲到、不讀書、不寫作業
交友:與同學處不好、被同學欺負
生活習慣(家庭內):不整理自己的房間、早上賴床
在家中的行為:與兄弟姊妹吵架、弄丟自己的東西
性格:沒耐心

2 父母的課題
所謂「父母的課題」,是指行為的後果最終會落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夫妻關係:夫妻吵架、想要夫妻間的兩人時光、離婚、分居
經濟問題:經濟困難、父母換工作、兼職、工作忙碌
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考上〇〇大學、孩子的交友狀況
交友:父母自己的人際關係
婆媳問題:和婆婆處不來

3共同的課題

什麼時候會變成共同課題?
・對方針對自己的課題,提出討論或請求協助時
・若不介入,就會波及自己時
※但要注意不能介入過深!必須劃出一定的界線(區分「能做的事」與「不能做的事」)。

【COLUMN】
養成將「孩子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分開思考的習慣

原則上,父母不應隨意干涉孩子的課題。
同樣地,孩子干涉父母的課題,或父母將自己的課題強加給孩子,也是不妥當的。
例如,假設你不喜歡孩子的朋友,就說「不准和那種人來往」,這就是干涉了孩子的課題,是不恰當的行為。

又或者,當你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裡作客,而孩子事後說「我不喜歡那個人,不要再讓他來家裡」,這就是孩子干涉了父母的課題。
再比如說,當孩子放暑假,整天在家懶洋洋的,你看了心裡很煩,要求孩子「去外面玩」,這就是你把控制自己脾氣的課題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樣做並不好。

干涉孩子課題的4項缺點
前面解釋了何謂父母的課題與孩子的課題,接著,來聊聊當父母干涉孩子的課題時,會出現的4項缺點。

1 孩子無法培養出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失去自信。
2 孩子習慣依賴父母,並且推卸責任。
3 孩子的心靈會受傷,進而產生反抗心理。
4 父母會變得更忙碌。

例如:
當父母以高壓的方式干涉孩子的課題時……

孩子會乖乖服從,以父母指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如果重複發生→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應該提供解決方案」、「父母應該解決問題」,而變成一個只會等待指示的人。
最後導致→父母總是得幫孩子想解決方案。

例如:
當父母下達不符合孩子意願的指示時……

孩子會反抗、頂撞父母,親子關係惡化。
如果重複發生→進入青春期,孩子就會出現「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照父母的方法」的強烈念頭。
最後導致→即便父母的建議再恰當,孩子也會覺得「爸媽在控制我!」、「爸媽在命令我!」然後反抗父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