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懶,而是在充電中
作者:跳舞蝸牛(Dancing Snail)
譯者:張召儀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1/02/04
類別:心理勵志> 勵志故事/散文> 勵志小品文
原文書名:게으른 게 아니라 충전 중입니다
ISBN/條碼:9789862489369
定價:360
更多書籍介紹
PROLOGUE
PART 1 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01 如果我也是個開朗的人
02 關於我你又懂什麼呢?
03 到底要我怎樣?
04 我的命運如此不幸嗎?
05 人生哪裡能隨心所欲呢?
06 迷失在宇宙裡的孩子
07 我不希望只有自己看起來不一樣
08 可以全部登出嗎?
09 是不是一定要完美才值得被愛?
10 羨慕那些不努力也可以做得很好的人
★為空蕩蕩的心充電,只屬於我的小小儀式
・想放肆地活一場,卻提不起勇氣時
・當負面情感翻騰時
・好像只有我的人生還在原地踏步時
PART 2 大人們討厭的一天
11 所謂的「大人」是什麼1
12 所謂的「大人」是什麼2
13 雖然今天也在內心裡哭泣
14 有話直說是種魅力嗎?
15 今天也只顧著看別人的臉色
16 什麼都做不好所以很想哭
17 不想再這樣沒出息
18 夢想著搬出去獨立
19 為什麼沒辦法拒絕呢?
20 今天也踩到了大便
21 人際關係也有保存期限
22 現在才開始已經太慢了
23 自然的法則
★為空蕩蕩的心充電,只屬於我的小小儀式
・面對存摺只能哀聲嘆氣的時候
・好像全宇宙都討厭我的時候
・上下班在地獄般的地鐵裡靈魂出竅時
PART 3 不管是今天還是明天,我都只想待在家裡
24 偶爾會覺得所有事情都很煩
25 憂鬱症調適法的矛盾
26 翻找Messenger好友列表的夜晚
27 即使聚在一起也還是覺得孤單
28 這樣生活也沒關係嗎?
29 需要多一點時間的人
30 對失控的狀況感到倦怠時
31 和朋友見面後就筋疲力盡
32 宅指數滿分
33 努力就能餵飽自己嗎?
★為空蕩蕩的心充電,只屬於我的小小儀式
・為根本還沒發生的事擔心到睡不著時
・自信心跌到谷底的時候
・被同一個想法無限迴圈地折磨時
PART 4 提不起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34 每次忙完就覺得空虛
35 現在做錯決定的話怎麼辦?
36 一定要正面積極地思考嗎?
37 因為是我,所以厭惡
38 哇,杯子裡的水空了一半!
39 再怎麼努力好像也看不到盡頭
40 想就此全部放棄
41 活著怎麼會如此倦怠
42 我知道幸福不會走得長久
★為空蕩蕩的心充電,只屬於我的小小儀式
・口袋賺得飽飽,內心卻逐漸變得貧乏時
・對只想一直躺著的自己感到洩氣時
・什麼事都沒在做,內心卻感到不安時
◎內心的灰暗地帶
直到不久之前,我看到花草樹木也還感覺不出它們的美麗,也不是很喜歡動物,所以和那些看到小貓或小狗就覺得牠們可愛到不行的朋友,很難有共鳴。每當那種時候,我都害怕自己被視為一個無情、冷血的人,於是便將語調拉高到「So」音階,然後說:「哇~好可愛,太漂亮了!」這已經是我能做出的最佳反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有些不同,但我以為自己本來就是那樣的人,只要先度過眼前的難關就好了。我帶著被稱為「保護色」的笑容,忙著融入群體框架,在笑臉背後,可以隱藏過多不必要的情感;只要我帶著微笑,人們就不會對我的缺陷提出疑問,這讓我感到很舒服。然而長期下來,我感受情感的能力逐漸降低,變得更加奇怪了:在每個人都覺得很嚴重的情況,我獨自爆出笑聲,把氣氛搞得詭異;或是在需要配合狀況發火時,我的表情卻綻放笑容。
因為不擅長表達負面情感,以至於有了受傷的經驗,如此一來,反倒會更害怕原原本本地顯露自己的情緒,而在「感受」之前先進行「價值判斷」:因為負面的情感是不好的,所以要把它藏起來;因為正面的情感是好的,所以只要表現出這種情緒就好。無法在當下順利流通的情感,就那樣凝滯、腐敗,最後甚至連能夠感受正向情緒的道路都被堵塞住了。
和他人分享心中的灰暗地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可能會遭人惡意利用,或者對還沒準備好接納的人來說,也可能是種失禮的表現。
如果我可以率先擁抱自己的缺陷的話,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勉強露出微笑,能夠和他人共享這世上的美麗呢?
◎即使偶爾找不到答案
我在吃東西的時候,有幾個奇怪的習慣。打開像品客那樣的洋芋片時,通常頂端都是完好的,愈往下就參雜著愈多碎片,而我會把它們全都倒在盤子上,對完整的和碎裂的洋芋片進行分類。接著,我會把完整的洋芋片小心地放入罐子裡,先把碎掉的餅乾撿起來吃;將不完整的部分都處理完後,再把圓圓的洋芋片一個個夾起來放入嘴裡──但這時心情卻不怎麼高興。在吃最喜歡的水果葡萄時,我也會進行類似的「儀式」:將掛在枝椏上的葡萄粒輕輕往上撥,把掉落的葡萄蒐集起來,然後擺放在喜歡的盤子上先吃掉,這樣一來心情就會變得平靜。當然,在外面和人們一起吃東西時,不可能進行那樣的儀式,因此經常會暗自感到疲憊。
我還有另一個強迫性的習慣,就是手機電池一定要充到100%,才會覺得心安,即便約會都快遲到了,在電量數字到達100之前,我就沒辦法踏出家門(諷刺的是,我對約定時間卻沒有強迫性地遵守)。97%或98%都不行,一定要充到100%。若非不得已的情況,我也很少把手機閒置到轉換為低電量模式,因此,我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在電話講到一半時說:「等等,我的手機電量只剩下3%,電話可能會突然斷掉!」朋友啊,為什麼忘了行動電源的存在呢?
這種傾向在必須按照計畫處理事情時,雖然可以起到幫助,但眾所周知,人生大部分的事並不會如計畫般順遂。尤其是在人際關係裡,如果發生了完全無法掌握的情況,我就會因此陷在無形的焦慮中,夜不成眠。他人的情感和反應,這類的變數無論我如何徹底地做好準備,也一定會有偏離計畫的事情發生。然而,如果自己具有的某種傾向,不會連續性地對其他事情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必執意去將它改掉。強迫性的傾向若不會為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而能給予一種安全感的話,就那樣放任不管也無妨。但是像我的情況,強迫性的傾向對工作或關係造成的不便逐漸變得頻繁,為了加以調節,就必須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我開始將平常強迫性的習慣嘗試反過來執行:吃東西的時候,先從完整的部分開始入口。剛開始雖然內心有點忐忑,但是不處理破碎的部分,先享受完整的食物感覺也不錯。此外,除了有重要業務需要聯絡時,我也試著將手機電池閒置到低電量模式。在手機通知鈴響的0.1秒內前去確認的習慣,似乎也帶來了相當大的疲勞感,因此,有段時間我為了不在手機的鎖定畫面上看到訊息,關閉了大部分應用程式的通知,藉以調節對外部刺激的反應敏感度。這樣試了之後,即使電池的電量降到3%,我也不會嚴重地感到不安了。雖然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但這其實和認知治療(透過改變我們的「想法」來控制情感,目前在大部分的精神健康疾病上,被認可是最具效果的非藥物性治療)是一樣的脈絡。另一方面,因為具有強迫傾向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疲倦,所以我也反過來利用計畫型的個性,在一開始就先將休息時間插入日程裡。
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在日常生活裡讓呼吸趨於順暢,在其他事情方面內心也逐漸邁向從容,感覺到我對待自己和世界的視線變得更加寬廣。我所嘗試的在行動上的小小變化,實際地影響到了我的想法甚至是感情。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沒有哪件事是不會改變的」,並不是在計畫中只要出現了差錯,剩下的人生就會跟著毀掉。因此,即使有時候不知道答案,就那樣直接去試一試也沒關係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