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搞懂財經資訊:看懂財經新聞、企業財報不求人,找出年年下蛋的金雞母!
作者:梁亦鴻/著;瑞比特/繪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6/9/8
類別:投資理財、財經新聞
ISBN/條碼:978-986-248-587-3
定價:300元
更多書籍介紹
每天看財經新聞像在看「有字天書」?短短幾個字的標題竟然看不懂!
GDP跟GNP只差一個字,影響層面有多廣?
明明賺錢的公司,怎麼會有黑字倒閉的風險?
有些企業的財報數字夠漂亮,買了股票卻沒有漲?
本書教你看懂財經指數、判斷經濟情勢、解讀財務報表,擺脫盲目投資的命運!
薪水不漲,愈存愈「薪酸」,怎麼辦?央行降息、台幣貶值,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想學別人投資理財,偏偏小道消息滿天飛,總是抓不到要領,愈想解讀愈中毒,往往賠錢或套牢!請教理財專員彷彿鴨子聽雷,一堆專有名詞有聽沒有懂,到底該從何下手?這本財經資訊圖解筆記就是助你擺脫「薪貧」的良方,是最簡單易讀的超強入門工具書!
●進場投資停看聽!搞懂財經趨勢,錢隨金流方向去
從專有名詞到數據指標,梁老師帶你走進財金科系的基礎課堂,先看懂財經消息真正的意涵,才會產生正確的判斷!從GDP到房產、匯市,哪些指數有關係?什麼樣的貨幣政策會讓你的資產縮水,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對中產階級有利?以及哪些新聞看過就好,不必為它傷腦筋!
●企業經營的祕密都藏在財報裡,企業體檢大解密
了解各種經濟指標的數字含意,學會分辨資金的流向與趨勢之後,下一步就要學習看懂財務報表,來個企業大體檢。本書以圖解方式,一步步引導你了解公司的主力市場在哪個地區?進一步評估該區的經濟狀況?了解產品賣到哪裡去,是不是真有獲利?當你能看穿企業財報表面賺錢、暗地裡卻藏著黑字倒閉的危機,就能避免誤踩地雷──買錯股票、血本無歸又捶心肝的窘境。
此外,財務報表中還隱藏許多投資訊息,例如企業EPS是什麼意思?公司利潤是分給股東多,還是分給員工多?可靠消息哪裡找?梁老師巧妙地運用圖解和案例詳細說明,為你一一解惑!
●「內功」財務比率分析簡單學,投資高手就是你
看懂財報只是基本外功,學會財務比率分析,才有內功的底蘊。一家公司的獲利、償債能力與經營效率都是分析出來的。首先,要對公司體質進行把脈,瞧瞧資金放哪兒去──是花在研發上、或是拓展新市場用,還是轉投資燒錢中?學分析自然要作比較,拿今年的財報跟往年比一比,經營效率是否有進步?償債能力有沒有提升?定期作財務比率分析,才能避開投資風險,謹慎獲利。
長期投資是精打細算的行家理財之道。隨著全球化的金融活動連動效應愈趨升高,財經消息已不再是單一地區的經濟問題反映而已;許多經濟指標皆化成連鎖反應,一切都跟我們的荷包緊密相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體現的消費市場,和通貨膨脹、企業利潤形成無法割捨的「三角關係」,將會影響你我的荷包胖或瘦;投資理財當然要趨吉避凶,讓我們一起跟著梁老師精準的眼光,從國家財政看金融趨勢,揭開產業新聞與財務報表背後的祕辛,找出年年下蛋的金雞母,獲利滾滾來!
【本書特色】
1. 一問一答方式,讓你迅速掌握財經訊息的重點:GDP和GNP有何不同?央行降息是降哪種息?台幣貶值為什麼是救出口?房市漲跌有沒有先機?
2. 搞懂投資訊息不求人: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GDP、GNP、EPS、ISM、PMI、B/B值、CPI……等專有名詞;另有筆記專欄詳細解說,輕鬆易懂!
3. 完全圖解!將獲利關鍵全部記下來:把複雜的觀念簡單化、視覺化,不必死記硬背,自然而然融會貫通!附有各種圖表、財報,快速找到重點、容易記憶。
4. 專為金字塔頂端客戶投資操作的梁亦鴻老師親自跨刀授課:精心規劃3天課程,不用花時間出門上課,教你如何觀察國際經濟情勢、進場時機、學會避開投資風險。
■梁亦鴻
職稱:
精進財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國立台北商業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金融業及講座經歷:
台北國際商業銀行(營業部、信託部)
日盛證券(國外事業處)
亞洲證券(金融商品部、總經理室)
華南永昌證券(金融商品部)
南山人壽財富管理部 顧問(投資顧問團隊主管)
正平會計師事務所 顧問
台灣財富管理規劃發展協會 監事
證基會「金融知識普及計畫」校園巡迴講座 講師
經濟日報全國財富管理競賽(金融組、大專院校組)命題委員
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 兼任講師(衍生性金融商品實務分析)
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文化大學、台北商業大學、輔仁大學推廣教育部 兼任講師
CFP各模組講師∕證券分析師
序 照著讀、照著作,你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財專員!
第1天 每天的財經新聞讓你很挫敗?短短幾個字的標題竟然也看不懂!
第1小時 選股先選市,哪一個市場會漲?先來看懂經濟指標!
客觀看待財經新聞,不輕易隨之起舞
抓出事實、掌握數據
旁徵博引、舉一反三
鑑往知來、避免重蹈覆轍
第2小時 經濟數據數十種,這些重點你要懂
國家經濟好不好,看GDP成長率就知道
關鍵轉折點-掌握GDP成長率的變化
經濟指標公布,牽動市場投資人的神經
製造業經濟活動指標,是景氣榮枯的先行指標
「耐久財訂單數字」預測製造業生產變化和景氣波動的情形
從B/B值判斷半導體設備產業景氣良窳
第3小時 解讀經濟指標,學會預測市場走勢
觀察「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經濟強弱的溫度計,與景氣好壞有高度的相關性
房地產相關統計數據,重要的景氣領先指標之一
就業報告——連Fed升降息,都得要參考的數字
「非農就業報告」的變化,與美國景氣息息相關
「失業率」是一項經濟的「落後指標」
第4小時 政府救市的兩帖藥方: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金融情勢之間的關係
瞭解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解讀央行升降息:利率、貼現率、重貼現率及聯邦基金利率之間的差別
第2天 營收創新高,股價卻跌停?看懂財務數字,這輩子不用再走「薪酸」路!
第1小時 如何解讀財報四大表
盡信書,不如無書——學會判讀資訊的要領
望、聞、問、切——重點解讀公司的四大張財務報表
賺錢VS.虧錢——看「綜合損益表」
本業VS.業外——看「綜合損益表」
實VS.虛——看「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
股東的待遇好VS.差——「看權益變動表」
第2小時 解讀財報四大表,買股不再買心酸!
資產負債表——公司的資金來源及資金去處
綜合損益表——最受投資人重視的一張報表,可用來分析公司的獲利情況
現金流量表——以實際現金收付的角度解讀「資產負債表」及「綜合損益表」
權益變動表——公司對股東的「待遇」如何?
第3小時 機會VS.風險——搞懂財務比率分析,讓你不再誤觸地雷!
財務報表是公司的體檢報告書,見微可以知著
「財務結構」相關的比率——瞭解公司體質是否健全
解讀「負債比率」應考慮產業及景氣變化
解讀「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比率」應評估其資金是否「以短支長」
借得起錢,但也要還得起——解讀「償債能力」相關的比率,瞭解公司適不適合舉債經營
解讀「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應考慮一段時期比率的變化走勢
第4小時 CEO的成績單——經營效率及獲利能力分析
企業的「經營能力」是以「週轉率」的概念來衡量
「應收款項週轉率」明顯下降,為經營的警訊
「存貨週轉率」愈高,資本的運用效率也愈高
由「固定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高低可看出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
是會下蛋的金雞母,還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獲利能力」相關的比率分析
獲利能力比值無絕對的高低,須與相同產業比一比
是真金還是K金?解讀「現金流量」相關的比率
「現金流量比率」愈高,代表企業的財務彈性愈好
「現金流量允當比率」愈高,代表對應資本支出的能力及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愈強
「現金再投資比率」愈高,代表可再繼續投資的資金愈多
第3天 新聞幕後——解讀財經資訊釋例
第1小時 指標數值之增減,不等於財富之增減
對於未來經濟有沒有信心?敢不敢消費?「消費者信心指數(CCI) 」是指標
解讀指標,洞察希望
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漲?小心!不要強作解人!
油價走升,會有通膨的隱憂——須注意油價走勢
第2小時 先見之明的指標,可以讓你及早因應、趨吉避凶
什麼是半導體設備訂單出貨比?
目前公布的值,連結前面已經公布的數值所形成的趨勢如何?
這樣的趨勢,將如何影響金融市場(股票市場)?
信用評等的意義
如何解讀信用評等?
降評的衝擊
第3小時 營收創新高,股價卻跌停,甚至於還跌個不停?仔細看財報,可以避免讓你存「股」,卻變成存「骨」!
營收創新高,股價卻跌停?關鍵在於毛利率!
爆量收黑的幕後黑手是誰?
股價高貴不貴——本益比告訴你
解構本益比,破解股價高低迷思
財報亮眼再下手,不用擔心錯失良機
是存「股」?還是存「骨」?
第4小時 庫藏股是公司護盤萬靈丹?小心良藥變成毒藥,反倒讓投資人對企業失去信心!
庫藏股,救股價的良藥?
執行庫藏股再搭配基本面,宏達電股價趁勢而起
庫藏股-公司護盤的萬靈丹?
庫藏股制度——股份之買回
庫藏股票在公司解散時,是無法變現的
從股東/投資人的立場看庫藏股的執行
從公司的立場看庫藏股的執行
買進庫藏股 停、看、聽!
「第一次就上手」專欄
石油價格漲跌關係民生,也關係到你我的資產淨值
景氣是藍燈還是綠燈,會影響台股走勢嗎?
匯率變化跟台股走勢息息相關,你知道嗎?
序
照著讀、照著作,你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財專員!
2015年8月的國際股災,從中國開始蔓延到歐美,其令投資人驚恐的程度,仿若金融海嘯再現!可是推估其原因,既沒有經濟大幅度衰退的跡象(美國還因為總經數據步入佳境,在當時還有打算啟動升息循環),也沒有如2008年前後大型的公司宣告倒閉,或是某國債務再度敲響警鐘等情況。那又是為何會造成美股開盤道瓊重挫千點(2015/8/24),為了讓投資人冷靜,得要使出盤中暫停交易的非常措施?
還有人民幣會在2015年8月中旬「開貶」,其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接著,為何瑞士央行決定與歐元脫勾?而中國大陸積極催生亞投行,只不過想與世界銀行分庭抗禮嗎?一直到今(2016)年以來,不時就有油價大跌,引發美股重挫的新聞,以及中國和歐洲打算擴大QE,還有多國實施負利率,使得美國Fed的升息步調放緩……。諸如此類,每天投資人翻開報紙,成篇累牘的財經訊息,充斥著各大版面。
有時候,你還會注意到,某報刊載了這家公司為何被調降評等、哪個地區又被列為投資首選、中國政府「國家隊」打算如何出手救股市、日本的負利率政策竟然造成日圓大幅度的升值……。可是,大多數的投資人面對著這些財經資訊時,似乎是有看沒有懂的,雖然他們知道,在制定商業以及金融投資策略的同時,應該關心如何在有限的風險當中追求利益極大化,也就是如何在風險和利潤之間取得平衡點,這有一大部分將取決於投資人如何應變經濟環境的改變,進而作出合適的決策。
雖然我們也都明白,掌握目前所處的經濟環境,抓對趨勢並做出判斷,將是投資人趨吉避凶不變的鐵律,可是面對著財經報紙上面的報導,雖然沒有之乎者也,但是通篇讀下來,搔頭弄耳、不知所云的,卻是大有人在。有時文字讀懂了,卻不明瞭其弦外之音,這樣的一知半解,反倒是最可怕的,因為可能因此就作錯決策了:本來是該賣的訊號,卻誤以為是加碼的號角,那豈不冤枉!
因此,解讀財經新聞背後的弦外之音,將會是你持盈保泰、掌握契機、投資勝出的關鍵!
有了以上的基本觀念之後,接下來,就是練就如何解讀的功力了。本書在以下的各個章節,除了會先說明某些數據或指標的基本觀念之外,也會援引時事新聞當作例子,來說明適當的解析方式及作法。
常有讀者或學員在問我:有沒有哪一個媒體或網站,可以提供給我們「最正確」、「最客觀」、「最詳實」、「最迅速」的觀點,讓我們可以按照它的資訊,來作投資決策?希望讀者在翻看本書之後能夠明白,這樣的期待也許要落空了!因為不管是媒體或是網站,都是「人」在經營的,而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就算是同一個人跟同一個媒體(或網站),因為在不同的時間點,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動機而呈現出不同的觀點。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擁有解讀財經資訊的能力,那麼,不管何時,就既可以「解讀」、也可以「解毒」財經資訊了!
第1天 每天的財經新聞讓你很挫敗?短短幾個字的標題竟然也看不懂!
第1個小時 選股先選市,哪一個市場會漲?先來看懂經濟指標!
財經資訊滿滿滿,可是卻有看沒有懂?很多人在接收財經資訊時,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於是一廂情願的;因此,看報紙做股票卻虧錢,卻來怪罪財經資訊是騙人的!真的是這樣嗎?重新學會看報紙的財經新聞,讓你不再因此而懵懵懂懂進出股市!
【單元重點】
●客觀看待財經新聞,不輕易隨之起舞
●抓出事實、掌握數據,而不要人云亦云
●旁徵博引、鑑往知來,避免重蹈覆轍
客觀看待財經新聞,不輕易隨之起舞
Q:我們在投資任何一種金融商品,或者涉獵投資工具時,往往會發現,人算不如天算-也就是會突如其來的飛來幾隻黑天鵝、或者某些財經事件干擾盤勢。面對這些財經新聞,有沒有什麼「撇步」可以解讀呢?
A:在這個資訊爆炸、行動網路當道的時代,蒐集資訊只要一下「指」;但說到要正確地「解讀」這篇資訊,究竟是偏多還是偏空,可就不太容易。主要原因是,讀者太過入戲-特別是很容易「同仇敵愾」。當我手中有某檔股票時,遇到有壞消息,立刻成為驚弓之鳥,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股票出了-結果是籌碼被洗出來之後,眼睜睜看著股票扶搖直上!另一種情節是,我的手中沒有某檔股票,可看到早報斗大的營收創新高新聞,不禁心癢難搔,擔心買不到股票,一開盤,就用市價單(漲停價)搶著敲進數張-結果之後股價不僅沒有上漲,還跌停;更慘的是,還跌個不停!因此,如果沒有辦法正確解讀資訊,常常道聽塗說的話,還不如先咀嚼這句古諺-盡信書,不如無書!
Q:所以,我們在看財經新聞時,不能只是解讀標題字面上的意義,就貿然買進買出?那有什麼要點可以掌握的嗎?
A:剛踏入投資領域的新手,常常免不了會看報紙新聞-特別是報紙標題-進出市場;然而,常常會遇到結果與預期相反的情形發生,心理不免會有:報紙的資訊是真的嗎?其實在資訊爆炸、訊息充分流通的時代,報紙的新聞多半不會是空穴來風;只是要提醒讀者朋友注意的是,這些資訊的時間差問題-換句話說,你看到的新聞,會是第幾手?如果不是第一手的資訊,那麼當這些新聞發佈的時候,會不會正好是「利多(空)出盡」的時候?
試想,當有好消息公佈出來,大家都想買(股票)、卻沒有人想賣,你覺得股市會有成交量嗎?那如果股市的成交又是爆大量,那麼,會有誰想要在好消息頻傳的時候,不買股票、卻想要賣股票,而且又賣出大量的籌碼(因為股市成交爆大量)?這些人是不是已經提早上車,等著消息公佈出來之後,剛好讓看到消息的散戶們接手、而獲利了結!所以,如果只是看報紙標題就貿然進出,是很危險的!
Q:難道消息有可能提前外洩,或是內線交易嗎?
A:這倒是不盡然。因為,不管是大環境總體經濟指標、或是個股財務報表數據的變化,其實都是有脈絡可循,很少會突如其來就來個大轉彎的!但是要練就「火眼金睛」,洞悉市況,就必須要掌握某些要領要訣、循序漸進的練習。以下,我們先列出一些解讀財經資訊的基本原則,提供給讀者朋友們參考,嗣後再按照本書後面各章節「練功」、搭配閱讀大量的案例,時日一久,你一定可以洞悉新聞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再也不用人云亦云!
抓出事實、掌握數據
Q:每個月十號前,上市櫃公司都有月營收的數字公佈,可以先說明一下,如何看待這些數字嗎?
A:首先,是面對著財報數字公佈之後,你必須要有的正確心態,就是:不能照單全收!如果你只是人云亦云的話,那是很難有效利用財務資訊的!
一般報章雜誌上的財經資訊內容,主要可以分成兩大段落-有一大段,是在敘述該公司客觀的財務資訊-例如某公司某個月份的營收數字是多少?相較於上個月成長或衰退多少百分比?比起去年同期,是增加還是減少?跟市場的同業相比,業績數字是較高還是較低。我們說,這是客觀的數據,也是事實的敘述。
接下來,記者會去訪問某些專業人士的看法;這些專業人士,可能是分析師,也有可能是理財專員。記者會告訴你-這些受訪者因為上面那些數據,因而看好或看淡這家公司未來的前(錢)景;甚至於,還會告訴你,他們認為未來該公司的目標價會上看或下修到多少元。這一段,我們稱為是主觀的看法。在我們閱讀這段落上的文字時,得要知道,這是某個特定人的觀點而已,可以先參考一下。試想,如果每個讀者都接受了這個單一觀點(不管是看多還是看空),都一致性的想要買(跟著看多)、或者都想要賣(跟著看空)的話,那麼,股市能有成交量嗎?市場上一定要有一部分的人看多去買股票、一部分的人看空去賣股票,才會有成交。一言堂的結果,一定會造成無量飆漲,或者是無量下跌吧!既然股市每天都有成交量,都在多空交戰,代表同一份訊息出來,一定是有人作正面解讀,有人作負面解讀吧;因此,看到法人、專家的說法,你要解讀、也要解毒!至於如何解讀這些客觀的數據(就是「事實」),我們後面的篇章會有更進一步的解說;而那些看好或看壞的目標價,是某些人的觀點,我們可以參考,但不可以誤以為,這些數字就是未來會成真的「事實」!
旁徵博引、舉一反三
Q:除了區別客觀的數據跟專家的說法之外,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
A:接下來,如果你不想被某些人的觀點,或者是片面、單一的資訊所左右,那麼,你得要再勤勞點,學學偵探的好奇精神,去發掘這篇新聞事件所沒有提及的內容。例如,當報紙新聞登載某家公司九月的營收較八月份增幅達到20%,看似不錯的佳績,可也未必是能夠據以進場的時刻。因為,這個月業績表現不錯,也許是老天爺幫的忙,而不是該公司經營團隊的傑出表現。也許這個月剛好是該公司進入傳統的旺季,因此,業績比起淡季,當然會有可觀的增幅;你也就不能在讚嘆該公司業績的增幅之餘,驟然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於是,你還可以到公開資訊觀測站(www.mops.com.tw),去查詢該公司發布的訊息全文,如此一來,將可以全面的解析該新聞尚未揭露的其他重要訊息;甚至於,你還可以比較一下同業的業績狀況,就可以知道,這20%的增幅,是不是真的值得新聞大肆的報導了。說不定,你還會突然發覺,和往年九月份的業績相比,這20%的增幅竟然只是普通的表現而已,那麼,你還要因為這則新聞而大力買進該公司的股票嗎?而關於如何上網查詢公司的相關財務資料,以及如何比較,別擔心,我們後面也會有實際案例,一步一步地教會大家如何掌握客觀的財務資訊。
Q:進一步上網蒐集資訊之後,就可以安心買股票了嗎?
A:有時候,當你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把所有公司的財務資訊「客觀」的解讀、並且很篤定地買進之後,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卻文風不動,而且還盤整很久,讓你心焦不已-於是你開始懷疑,難道財務報表上面的數字是「假」的嗎?要不然,這麼好的一家公司,股價怎麼不會漲呢?
在解讀財報上的資訊時,我們當然得要假設所有的會計數字,都是經過公司客觀公正的報導、以及會計師執行查核工作,已經對財務報表有無重大不實表達,提供合理保證之後的結果。但是,好的財務報表數字,就必然會讓公司的股價上漲嗎?
Q:好的財報數字,跟股價上漲沒有必然的關係嗎?
A:我們知道,資金一定往最有效率的地方流去,因此,股市有所謂「有量才有價」、「量先價行」的說法;換句話說,公司的股價要能夠上漲,得要有資金的追捧才行。於是,這個資本市場要先有「吸金」的能力之後,接下來,這些資金才會去找尋具有「吸睛」的個股。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在找尋投資亮點之前,就得先要看看,這個股票市場有沒有吸引資金的能耐。試想,之前歐豬五國(指的是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跟西班牙)中的各國(特別是希臘),面對債台高築的窘境,不要想外資會有蜂擁而至的局面了,連內資都想要外逃的情況之下,哪會有資金想要留下來投資該國的股票呢?如此一來,就算該國最好的公司,端出最好的財務報表數字,這家公司的股價因為缺乏資金的進駐,不漲就是不漲!
因此,在解讀財經資訊時,除了看懂「財」報數字之外,就少不了要具備解讀該公司所在國家的總體「經」濟指標─會不會「吸金」的能力了。
第3天 新聞幕後——解讀財經資訊釋例
學會有關於總體經濟及財務報表分析的一些基本觀念後,再閱讀一般的財經報章資訊應該是綽綽有餘,只是在眾多的資訊中,讀者不免要問,該如何從字裡行間去篩選真正有用的數據?或者有哪些字句、段落,值得我們繼續去追蹤或推敲的?以下各單元,將會篩選出較具代表性的新聞,援引前面提過的一些原理原則,告訴讀者如何從眾多資訊中抽絲剝繭、去蕪存菁,找出可茲作為決策參考的「依據」。
閱讀一篇財務資訊,從不同的面向觀察,可以獲得不同的啟發。接下來,我們會先點出幾個重要的方向,提供讀者作為深入追蹤、討論的參考。但是要提醒讀者的是,並不能單以這些重點,就做為未來投資的唯一準據,畢竟市況多變,一直有新的資訊出來,也必須要隨時更新。有了這樣的基本認知,相信在閱讀財經資訊時,就不至於產生焦慮,或無所適從之感了。
第1小時 指標數值之增減,不等於財富之增減
在實際閱讀報章雜誌的新聞標題時,各項綜合性指數的數值大小只是顯示出調查當下的狀態,而其數值之增減,代表受訪者對其現有財務和經濟狀況的「認知」或「感覺」變化,與實際支出的數額高低,並沒有絕對的關連性。
【單元重點】
●對於未來經濟有沒有信心?敢不敢消費?「消費者信心指數(CCI) 」是指標
●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漲?小心!不要強作解人!
●油價走升 會有通膨的隱憂-需注意油價的走勢
(新聞摘錄)
美國密大長期通膨跌至2.3%、創1979年統計以來最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3
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6月初值年減1.9%(月減0.4%)至94.3、創4月以來新低、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94.0。2009年年中經濟衰退結束以來、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最高點出現在2015年1月(98.1)。密大6月終值將於6月24日公布。
密大6月美國經濟現狀指數初值年增2.6%(月增1.6%)至111.7、創2005年7月以來新高;消費者預期指數年減5.2%(月減2.0%)至83.2、創4月以來新低。
密大6月初調查的1年期通膨預期持平於2.4%(2010年9月以來最低);未來5年通膨預期自5月的2.5%下跌至2.3%、創1979年開始統計以來最低紀錄。
接受密大訪問的美國消費者會不會低估了通膨的潛在威脅?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近月原油期貨6月10日以49.07美元坐收、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33%,通膨應該是看升才對?
FRED網站顯示,「未來五年之五年期預期通膨率(5-Year, 5-Year Forward Inflation Expectation Rate;簡稱:5y5y)」6月9日報1.59%、遠低於今年迄今最高點(4月28日的1.83%);2月11日報1.42%、創2009年3月10日(1.3%)以來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只有在2007-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這項指標才曾低於1.70%。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對於未來經濟有沒有信心?敢不敢消費?「消費者信心指數(CCI) 」是指標
「消費者信心指數(CCI) 」是消費者對於國家當前經濟狀況滿意程度和對未來經濟走向預期的綜合性指數,它的數值大小,顯示出一般人目前的消費意願;而其數值之增減,表示一般人對其現有財務和經濟狀況的「認知」或「感覺」變化;跟實際支出的數額高低,並沒有絕對的關連性。
用以瞭解一個經濟體中,消費者對經濟環境的信心強弱程度,透過抽樣調查,反映消費者對目前與往後6個月的經濟景氣、就業情況與個人財務狀況的感受和看法,所統計出來的綜合指標。
目前「消費者信心指數」有兩項資料,一個是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這項消費者信心的調查是來自於對全美大約500名美國人的電話採訪(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不在樣本裡),詢問50個問題,然後予以量化產生的數字;調查內容包括個人財務、企業狀況和購買狀況等。
另一個是美國經濟諮商會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這項調查是以美國5000個家庭為調查樣本,針對:1.目前居住地區的經濟情況好壞?2.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如何變化?3.目前居住地區的工作情況如何?4.未來半年就業機會如何變化?以及5.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會如何變化等。然後再根據所回收的樣本作整理,進而推估出「消費者信心指數」。
解讀指標 洞察希望
瞭解「消費者信心指數」是這樣來的之後,我們要知道,因為是關於未來信心(confidence)的預測,因此,有可能在訪問調查的當下,受訪者會受到某些事件的影響(譬如國家的債信被調降了;執政及在野兩黨對於某些公共政策歧見頗深,因而爭執不下等),所以要如何看待、解讀所公布的指標,並進而做出決策,就值得我們深思。
美國的消費者支出約占美國GDP的2/3,所以,消費者支出對於美國經濟的確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市場分析師會追蹤該指數的變化,以從中找尋未來消費者支出變化的線索。當消費者信心指數穩步上揚,可以解讀成一般消費者對於未來的預期收入較為看好,比較願意消費,從而可以推論有利於經濟情勢;同樣的道理,當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也只可以推測,未來大家對於經濟情況較有疑慮,可能會在消費力道上會較為保守,譬如原來想換車的,可能暫時不換了;原來想添購家具的,也暫時打消此意。可是這個指數能否預測消費者未來真實的支出狀況呢?目前並沒有實證指出,可以對實際消費者支出有精準的預測。但是如果觀察長期(例如半年或一年以上),那麼就較能預估消費者支出的增減變化。
也就是說,CCI雖然每個月公布一次(還有修正值),但是市場分析師並不會只是因為消費者信心指數低落(回升),就馬上作出未來景氣看壞(看好)的結論,還要參考我們在本書所提及的失業率、匯率、進出口貿易數字等,來做綜合性的推測;政府財經部門也是一樣,參考的是一個趨勢,而不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弦外之音
前面的那篇報導告訴我們,雖然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確有微幅上升的趨勢,進一步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美國今年實質個人消費支出將成長約2.5%。但是,這樣的成長率,可以繼續支撐美股上漲嗎?甚至於是否代表美國又重新回到領頭羊的角色,可以帶領全世界重起多頭呢?
根據同一系列的報導裡,有一份數據可以說明前面的假設是否能夠成立。在2010年到2015年期間,美國的實質個人消費支出(PCE)平均年增率是為2.2%,這幾年的數值依序為1.9%、2.3%、1.5%、1.7%、2.7%以及3.1%。因此,如果前述的美國今年實質個人消費支出成長幅度僅約2.5%的話,相較之下,其實反倒是自從2013年(1.7%)以來最低的。經濟學家認為,一般人對於收入的減少比收入的增加更為敏感,因此,如果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只是微幅增長的話,或多或少仍然反映出美國人依然擔憂未來的就業情況,以及收入可能減少的情形,而這一事實,也將會反映到金融市場,造成股市的修正了。
計算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增減,範圍包括家計單位的實際和估算的支出數額,項目則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務。
因此,我們在練習解讀新聞的時候,建議不要只是參考單一資訊來源,就輕率地制訂投資決策,馬上就決定要進場或是出場,應該要多搜尋參考幾項類似數據的解讀,對於各種情境的因果考量,會比較完整些。畢竟同一項指標的揭露,各家媒體可能受限於版面大小,而會使用不同的篇幅來敘述,自然而然其詳細程度就會有所差別;因此,在投入我們的血汗錢進場之前,多花點時間動動手指逛一下網路,找尋到更完整資訊,一定會提高我們的勝算的。
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漲?小心!不要強作解人!
另外,關於前面那篇新聞中提及的「通貨膨脹」,我們可以先說明其定義,再來討論這則新聞背後所代表的含意。在第一天的篇幅已經提到,我們再來複習一下,所謂「通貨膨脹」是指:一個經濟體的平均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長期且持續的以相當的幅度上漲,才能稱為通貨膨漲。
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知道,要稱為通貨膨脹,還得符合一些要件,所以:
1. 僅是單一商品漲價,不能算是通貨膨脹。因為如果只是某一種或某一類商品價格上漲,而其他商品的價格並沒有發生變化,就不能算是通貨膨脹;因為單一物價的上漲,只是對某一些人有影響,對整體的經濟影響不大。然而,在有些特殊情況下,若是單一商品價格的上漲到一定的幅度,例如石油價格上漲,隨後也會引起其他商品價格普遍上揚時,就可能形成通貨膨脹。最典型的例子是,在1973年及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時,石油價格的飆漲,就曾經引起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原因為何?因為石油是最重要的燃料,也是很多產品的重要生產原料來源,於是,油價長期地上漲,自然會帶動物價普遍而廣泛地上漲。
2. 如果很多商品的價格都在同一時期陸續上漲了,但卻是一次調漲後,就停下來,不再繼續漲了,這也不能算是通貨膨脹。因為經濟學家認為,這種「一次漲足即停」的現象,對經濟活動的衝擊不大,因為非持續性的物價上漲,較容易因應。
3. 接下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物價的漲幅不大,也不能算是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社會,有所謂「物價的僵固性」,這指的是,在多數的情況下,物價有只升不降的特性。因此,如果幅度不大,影響經濟的層面也不會太大,自然也不能叫做通貨膨脹。但是,如果許多商品的價格,在某一段時間內,以一相當的幅度,一波波、持續性的上漲(符合通貨膨脹的定義),則會對整個經濟活動造成困擾,那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了。至於「相當幅度」指的是多少呢?10%還是5%呢?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對於漲幅多少、或者持續多常的時間,才算是通貨膨脹,各國自有一套標準;也就是各國央行,通常會因時因地制宜,對於通貨膨脹率設定一個動態區間,當物價波動的幅度逼近或超出這個區間的上限時,央行才會出手調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