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
AMAZON讀者4.7顆星推薦是否曾希望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藍圖,
能實現財務自由、生活彈性,過上有影響力的生活?
讓艾美帶你從困惑和自滿中走出來,
變得勇敢,
並創造一個自己從未想過的自主職業生涯!
網路行銷專家艾美‧波特菲爾德透過分享她那些被證明有效的策略、鼓舞人心的故事和思維轉變,打造出廣受歡迎的《網路行銷輕鬆學》(Online Marketing Made Easy)播客節目,她同時也是一位逃離朝九晚五工作的創業者,幫助成千上萬的創業者離職創業,拋開上班族的疲憊感,以自由、收入和影響力取而代之。
艾美最被學員肯定的就在於她按部就班的教學風格,為有志創業的人提供所需的工具,本書是她累積10多年根據自身經驗與輔導過的學員故事彙整出網路創業的過程、每個必須步驟中需要注意的眉角,以及如何修正與改善錯誤的方向,她風趣的文筆與豐富的案例,相信讀者能夠輕易吸收並加以應用。
創業如果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那麼這本書就是一幅詳細的地圖,書中解析各種地雷與陷阱,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從作者的經驗中學習。除了實用的資訊,作者也著重說明創業對自身的正面影響、提供正向的思考,有助創業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無論你是已經開始、正在考慮,或者只是對網路創業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從書中找到需要的資訊與靈感。
透過艾美的13堂網路創業課,你將學到以下10件事:
1. 將夢想變成現實:掌握具體步驟,實現心中的理想生活。
2. 發出通知並「Fire老闆」:果斷結束朝九晚五的工作,邁向自主職業生涯。
3. 為自己的成功做好準備:建立心態和策略,以迎接新挑戰。
4. 辨識理想的客戶群:瞭解目標市場,找到理想客戶。
5. 建立網站:建立專業平臺來展示自己的品牌。
6. 打造精彩內容:制定內容策略,保持受眾的參與度。
7. 建立電子郵件清單並吸引訂閱者:建立忠實讀者群,保持與潛在客戶的聯絡。
8. 建立社群媒體追蹤者:提高在各大平臺上的能見度和影響力。
9. 三種創收策略:介紹多元化收入來源,確保穩定的現金流。
10. 建立研討會課程的五步驟流程:有效設計和推出你的培訓課程。
本書特色
1.本書為作者10多年的創業累積,是一本具體又容易按圖索驥的線上創業指南,讀者能夠很快吸收並加以應用。尤其,從第2章到12章皆附有「實作行動」單元,有助讀者直接感受作者艾美能如何將你原本腦中與紙上的創業想法,一步步「進展」的落實功力。
2.本書除提供所有必備的成功策略外,更帶領創業者在過程中覺察自己的心境與感受,尋求創業戰略與心態之間的平衡,擁有強壯的心理素質,就不容易落入挫敗與難以招架的處境中。
3.作者艾美身為女性創業,透過本書鼓勵全球各地的女性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超越企業的玻璃天花板,找到職場自主權、獨立性、成就感,照自己的方式開闢自己的康莊大道。
名人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尼可Nicolle|個人品牌教練、Podcast《你Ker這樣說》主持人
張J|作家、盛世港經濟特區行銷長
各界好評
想離開朝九晚五的工作,卻不知從哪開始嗎?這本書就像網路行銷大神艾美‧波特菲爾德(Amy Portfield)在你耳邊給的貼心建議,告訴你如何一步步實現從上班到創業的夢想。如果你對網路創業、知識變現有興趣,趕快翻開這本書,迎接充滿自由和影響力的未來!——個人品牌教練、Podcast《你Ker這樣說》主持人 尼可Nicolle
「我唯一的遺憾是當初創業時沒有這本書,它或許能助我避開許多挫折,不必撞得鼻青臉腫。艾美精準地拆解出一套步驟,告訴你如何打造熱情洋溢的人生和事業。如果你是一位夢想打破玻璃天花板、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又樂於享受整個過程的女性,你一定需要這本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和獲獎播客主持人 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
「已經準備好擺脫朝九晚五的工作,追隨自己的夢想了嗎?現在就立刻入手這本書吧!艾美以她招牌的步驟式風格,提供既實用又具激勵作用的藍圖,讓你成為自己的老闆。」 ——《紐約時報》暢銷書《凡事皆有出路》(Everything Is Figureoutable)作者 瑪莉.佛萊奧(Marie Forleo)
「艾美闡明了辭職擺脫老闆所需的心態、技能及毅力。這本書不僅能讓你找到離職的勇氣,還會一步步引導你以更平和、目標更明確和更自由的心境駕馭創業之路。」 ——《重新定義財富》(Redefining Wealth)播客主持人 派翠絲.華盛頓(Patrice Washington)
「如果你在找一本能改變人生的書,一定非《網路創業勝經》莫屬!這本書正是為了想要創建理想生活與熱血事業的夢想家和實踐家所寫。書中不藏私地分享艾美自身的經歷,充分展現她無與倫比的能力,幫助讀者設計自己的未來,可以作為你追尋創業之夢的地圖,讀來激勵人心、美好又實用。冒險就在前方等著你!」 ——《紐約時報》暢銷書《說真的,你好嗎?》(How Are You, Really?)作者及《The Goal Digger Podcast》播客主持人 珍娜.庫契(Jenna Kutcher)
「如果你一直有創業當老闆的幻想,但不知該如何著手,那麼你需要的動力就在這本書裡。《網路創業勝經》趣味十足又深具啟發,俯拾皆是真正實用的建議,為你奠定成功的基礎。」 ——Canopy總裁暨連鎖美髮品牌Drybar創辦人 艾莉.韋伯(Alli Webb)
「《網路創業勝經》是所有渴望在人生和事業上追求更多的女性的解方。這本書以研究論證和艾美的親身經歷作為洞見的基礎,讓你有信心迎向自己的創業之路,並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且時間與財富皆自由的生活。本書將打開你的視野,幫助你看見沒有玻璃天花板的無限可能!」 ——《紐約時報》暢銷書《宇宙就是你的靠山》(The Universe Has Your Back)作者 嘉柏麗.柏恩斯坦(Gabrielle Bernstein)
「如果你知道自己註定要成就更多,但不確定那個『更多』是什麼或該如何達成,艾美會手把手給你工具、勇氣和地圖,幫助你實現命運!請準備好,這說不定會成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冒險!」 ——《紐約時報》暢銷書《相信它》(Believe It)作者暨IT Cosmetics創辦人 潔咪.科恩.利馬(Jamie Kern Lima)
「艾美是最早為我勾勒出一個比現實更美好的未來的人之一,她不只是分享想法,還給了我明確的步驟。這本書點亮了一條路徑,讓你能夠按圖索驥開創數位事業,並給你力量拋開恐懼,勇敢邁向自己的命運。」 ——創作者、播客主持人暨Social Curator執行長 潔絲敏.史塔(Jasmine Star)
「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這本書:『終於!』你終於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並逃離爭得你死我活的生活,還有你終於得到了一個清晰穩固的行動方案。」 ——暢銷書《會展翅高飛嗎?》(Will It Fly?)和《超級粉絲》(Superfans)作者暨《Smart Passive Income》播客主持人 帕特.弗林(Pat Flynn)
「這本書充滿啟發又極其實用,讓我恨不得重新創業一次。艾美是我在這個領域中見過最棒的老師,如果你渴望得到真正的自由,這本書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金礦!」 ——暢銷書《做好一件事就行》(Do Less)作者 凱特.諾斯拉(Kate Northrup)
「艾美‧波特菲爾德真是實至名歸!她整理出一本最實用的線上創業指南,讓我個人受用不盡。這本書所提供的指引,都是我當初從『員工』轉為『創業者』時最希望獲得的知識與技巧。」——執行長、作家、演說家 安東尼.歐尼爾(Anthony O’Neal)
「從制定不可妥協的原則,到『不需要討所有人喜歡』,再到做自己的老闆,這本書不但讓我感到被理解,也提供了能夠升級我技能的工具。即便我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課程創作者,這本書依然對我有莫大幫助。」 ——Trade & Travel創辦人 泰莉.伊歐瑪(Teri Ijeoma)
「這本書為敢於做大夢,一切皆有可能做了絕佳示範,並且號召那些曾經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要成就更多的人展開行動!」 ——《多一法則》(The Power of One More)作者暨巔峰表現專家 艾德.麥萊特(Ed Mylett)
「沒有人比艾美更了解如何幫助人們建立自己注定要創造的事業!艾美能夠用她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以及她始終以人為本的深切信念,幫助任何人找到勇氣去追求自己一直嚮往的事業與人生!」 ——暢銷書《得你所求》(Get What You Want)作者、商業教練及《The Influencer Podcast》播客主持人 茱莉.所羅門(Julie Solomon)
「對任何懷疑自己『是否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人來說,艾美就像一盞明燈。她的具體策略幫助你走出辦公室的小隔間,讓你不必盲目摸索就能迎向自己熱愛的事業,蓬勃發展。這本書就是你實現夢想的私人藍圖!」 ——國際演講家暨Super Connector Media共同創辦人 珍.戈特利布(Jen Gottlieb)
「身為女性創業家和投資人,我終於看到一本從女性事業經營者視角出發的紮實商業書籍,令人耳目一新,這也是我剛創業時最希望擁有的指南!」 ——BFF及Brit + Co創辦人、Offline Ventures創辦人 布莉特.莫林(Brit Morin)
「艾美統整出一份藍圖,幫助任何人把構想發展成事業,進而打造出自己熱愛的理想生活。這本書把高階策略與具體的『實踐步驟』完美融合,同時穿插許多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Searchie聯合創辦人 史都.麥凱倫(Stu McLaren)
《網路創業勝經》心得|5 個問答,幫助你成功網路創業
《網路創業勝經》在說什麼?
《網路創業勝經》主要在談如何依靠網路打造自己的事業,並過上自由且富足的人生。
《網路創業勝經》有別於其他本網路創業書,別本書的內容通常是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創業。但這本書比較含蓄一點,作者先分享「如何辭職」(告別你的枯燥上班生活),接著才教你如何網路創業。我覺得這才是比較完整的創業書,畢竟想要創業就得先失業嘛 XD
《網路創業勝經》的作者是 Amy Porterfield,她是線上行銷專家暨一家市值數千萬美元企業的執行長,而她目前也經營了一個熱門播客節目叫《網路行銷輕鬆學》(Online Marketing Made Easy)。
《網路創業勝經》提到的方法,我自己也正在執行,所以我對這本書非常有感觸。這篇書評會著重在「自架網站」和「電郵行銷」這兩個部分,因為這些是網路創業最重要的部分,把這些搞好,後續賺錢就輕鬆很多,當然,書評內容也會談到很多我的自身經驗。
1. 為何需要架設網站?
網路創業難道不能只經營 IG 和 FB 就好了嗎?為什麼需要架網站?這些問題,是許多想要網路創業的人們問作者的問題。
只想靠 IG 和 FB 這類社群平台創業的想法無可厚非,因為社群平台在台灣非常普及,你只需要簡單填個幾樣資訊就能夠在網路上發聲了。
但 Porterfield 表示,想靠網路創業,絕對不可能單押社群平台,你肯定需要有自己的網站。因為社群平台不屬於你個人的,你並不擁有社群平台,只要平台方隨便更動一下演算法,你的粉絲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你的貼文了。所以,創業只靠社群平台是相當脆弱的!
簡言之,有網站的話,你會有較高的掌控權,不會受制於社群平台的演算法,不用看馬克祖克伯的臉色(阿祖每天都在搞我)。
我自己也在網路上混兩三年,以下我再分享三點為什麼你需要有自己的網站。《沒名片,你就是招牌》這本書也有提到為什麼你需要有自己的網站。
(延伸閱讀:《沒名片,你就是招牌》閱讀筆記|3 個問答,讓你少走網路經營的彎路)
第一,社群媒體的貼文有時效性,貼文差不多一週後就石沉大海、永不見天日;但網站文章則會一直高掛在 Google 搜尋瀏覽頁上(內容對使用者有幫助的話)。
第二,社群媒體太過吵雜,太多人發文,讀者在你貼文上的注意力有限;但網站裡就只有你的內容,讀者能夠把所有注意力投在你身上。
第三,社群媒體人人都有,一點都不稀奇;但只有極少數人經營網站,這些人給人的形象就會相當專業。
簡單總結,相較於玩社群,搞網站有更高的掌控度和累積性。
2. 如何建立網站?
《網路創業勝經》提到,建立網站需要準備兩大樣東西:「網域」和「製作網站平台」。
網域,英文又叫 Domain,它其是就是專屬於你的網站的網址。當然,我們無法憑空變出網域,我們需要在網路上購買,作者推薦讀者可以上 GoDaddy 網站看看我們想買的網域的價格並購買。
那麼該買什麼樣的網域較好?Porterfield 表示,買跟自己經營的主題相關度高的網域較好。例如我的部落格有一大部分是書評,而且網站名稱叫進化村,所以我就購買了「readingvillage.com」的網域。如果你是經營美食部落格的話,那麼你可以購買「goodfood.com」或「tastyfood.com」等和食物有高度相關的網域;如果是科技產品部落格的話,那麼就建議購買有 tech 字眼的網域。
不過,不是任何的網域你都能輕鬆買到,有的可能已經被買走了,或是有的賣特別貴。只要是一個網域的名稱愈簡短好記,它就很可能被買走或賣特別貴,例如「taiwan.com」和「food.com」。
製作網站平台,學問就比較多了,你可以選擇「外包架站」、「Wordpress 自架站」或「HTML 自架站」。
外包架站,是最簡單輕鬆的,你只要付給架站公司一筆錢,他們就會幫你架好一個網站,這樣的形式最常見於電商網站。但這樣的網站的外觀和功能可能就無法高度客製化。台灣最有名氣的兩家架站公司就是「網站帶路姬」和「犬哥網站」。
HTML 自架站,是最困難的,你需要懂 HTML 程式碼、CSS 程式碼等專業背景,才有辦法順利架站,如果你是非本科專業的,強烈建議你不要選擇 HTML 自架站,我曾經試過,很快就放棄了 XD 不過現在有各種 AI 輔助你寫程式碼,也許可以嘗試一下。
WordPress 自架站,難度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我自己也是使用 WordPress 自架站。2023 年 6 月,我開始自架站,因為完全沒有與建站相關的背景知識,所以在 YT 上看了大量國外 WordPress 大佬的教學影片,邊學邊做,直到 2023 年 8 月才完成網站的雛形。不過體驗是非常棒的!可以學到很多架站知識!我也推薦你選擇 WordPress 自架站。
如果你選擇 WordPress 自架站的話,推薦你加入這個台灣最大的 WordPress FB 社團,「WordPress 社群生態普查與研習 – 網站迷谷」。團主 Mack 和其他大大每天都很熱心地為大家解決架站問題。
3. 網站的四個基本頁面
剛建立好網站你可能手足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Porterfield 表示,你可以先建立網站最基本的四個頁面:「首頁」、「關於我」、「聯絡資訊」和「部落格」。
首頁。最重要的頁面,它是你的門面,這個頁面要包含你提供什麼服務、你的照片和你的誘餌磁鐵(第 5 點會說明)。
關於我。第二重要的頁面,這個頁面主要描述你更詳細的背景和服務,也可以放上你的輝煌戰績、里程碑、與你合作過的夥伴等等。你可以到我的網站看看我的關於我頁面,也許可以給你製作關於我頁面的靈感。
聯絡資訊。上線這個頁面,你就等於發出了可合作的信號,可以吸引各家廠商前來合作。該頁面主要放你的電子郵件地址,方便廠商聯絡到你。
部落格。這個頁面是你的內容基地,這裡存放你的所有文章,所以是你的自然流量來源。好好經營部落格、寫文章,就能夠吸引更多流量。不過你得學會怎麼寫、怎麼挑關鍵字,如此才有辦法獲得流量,這方面的知識叫 SEO,需要另外學習。
關於 SEO 的學習資源,我推薦你兩門線上課程,這兩堂都是邱韜誠 Frank 老師開的,這兩堂學完你就是 SEO 專家了:《SEO 白話文》和《SEO 排名攻略學》。我自己也有上過課,推!
這四個頁面建立完成後,就是一個很完整的網站了!可以開始寫文章經營網站啦!也歡迎你逛逛我的網站,你會發現我的網站也擁有這四個頁面。你也可以和我一樣把這四個頁面的連結固定在網站導覽列(Navigation Bar)上,方便訪客點擊瀏覽。
4. 為何需要使用電郵行銷?
因為電郵行銷(電子報)是你打造事業的關鍵,它幫助你培養潛在客戶的信任,增加未來成交的機率。這也是為什麼大多企業都有在經營電子報。而且,電郵行銷比社群行銷還要有效。
曾有一份調查指出,電郵行銷的轉換率有 6%,而社群媒體只有 1.9%,差了兩倍啊!除此之外,顧問公司 Demand Metric 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電郵行銷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 122%,這表示你在電郵行銷上每投 1 元,就能獲得 1.22 元;然而,如果你只依靠社群行銷的話,每投 1 元,只能獲得 0.3 元,虧爛!
2021 年,美國有一位在 IG 上擁有 275 萬粉絲的網紅 Arii,他的每篇貼文都能得到好幾萬個粉絲按讚。但當她自創服飾品牌,在 IG 上賣衣服給粉絲,才發現賣不出去。她賣不到 36 件衣服呀!36 這數字是成衣廠商的最低銷售要求。
你想一下,一個有 275 萬粉絲的網紅,卻連 36 件衣服都賣不出去,聽起來是不是很離譜?其實不離譜,因為他在銷售的過程中少了「培養信任」這個步驟,粉絲對你不信任,當然就不會買你的產品。
那為什麼電郵行銷就能培養信任?因為你的電子郵件會寄到對方的收件匣裡,而收件夾是一個被人們備受重視的地方,我們常常在收件匣裡閱讀重要的信件。
除此之外,信箱的環境也相對單純,沒有太多吸引你眼球的東西,讓你有辦法專心閱讀一封信。看看 IG 和 FB,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這些平台上叫賣,太過嘈雜,怎麼有辦法讓人靜下心來讀你的行銷文案呢?怎麼有辦法讓人信任你呢?
除了《網路創業勝經》這本書推薦你使用電郵行銷之外,《極簡行銷課》也大力推崇電郵行銷。
(延伸閱讀:《極簡行銷課》心得筆記|網路行銷的終極指南,5 問答讓你變身行銷鬼才)
5. 如何增加電郵訂閱人數?
既然電郵行銷的轉換率比社群行銷多出兩倍,那麼我們就必須讓電郵訂閱人數(電子報訂閱人數)增加,以達成最高效益。
增加電郵訂閱人數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製作誘餌磁鐵(Lead Magnet),意思是製作一份有價值的免費資源,並贈送給網路上的陌生人,但陌生人必須輸入他的電子郵件以換取免費資源。如此一來,你就能增加自己的電郵訂閱人數了!
但是,什麼叫「有價值的資源」?Porterfield 在書中列出了很多種資源,這裡我分享 3 種,「懶人包」、「迷你課程」和「檢核表」。
懶人包。指的是 1-2 頁的 PDF 檔,提供一系列的步驟、方針或範例,有效簡化了某個複雜流程。例如「3 步驟打造個人品牌」、「5 步驟出書」和「7 步驟做出好吃的牛肉麵」等等。這樣的懶人包可以讓陌生人速覽資訊並獲得基本概念,節省了自行歸納和消化的時間。
迷你課程。指的是一系列的漸進式內容,著重於指導受眾某個特定主題,所以是以連續信的方式寄出,例如這週寄一封,下週再寄一封,直到一系列的課程內容寄完為止。當然,課程內容點到為止即可,讓受眾想學到更多而購買你的課程才是最佳做法。
檢核表。指的是檢查清單,例如在 IG 上發文有一些設定需要設置,那麼就可以做一張 IG 發文檢核表,幫助受眾發文過程中不出錯;再例如,經營網站有個重要的元素是 SEO,那麼就可以做一張 SEO 檢核表,幫助受眾確認自己的網站經營方向是正確的。
我自己的誘餌磁鐵就是檢核表,具體來說,是幫助書帳創作者在 IG 上發文的檢核表。這個誘餌磁鐵目前的效果相當不錯,為我帶來了一千多位受眾。
寫在最後
我很認同《網路創業勝經》裡提到的方法,架站、電郵行銷等等,這些全都是我正在做的事情。其實這套網路創業方法在美國已流行了至少十年,只是它比較晚流入台灣,所以你看上去可能覺得有點陌生、難懂。再加上台灣人特別愛滑社群,所以就嚴重忽略了這套網路創業方法。
我從《網路創業勝經》學到最多的章節,就是「如何增加電郵訂閱人數」那章,這個篇幅提到很多種誘餌磁鐵的形式,這激發了我一些靈感,未來可以嘗試看看。
有關這類型的書籍,台灣在 2018 年有出一本叫《知識變現金的網路經營術》的網路創業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台灣人,有興趣的話可以讀。方法跟本篇的主角書差不多。
(延伸閱讀:《知識變現金的網路經營術》閱讀筆記|知識變現,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難:5 道乾貨分享)
當然,Porterfield 在書中雖然推崇經營網站,但她也建議你同時經營社群,只是前者的重要程度較高,後者的程度較低。以目前的我來說,我是全心全力在經營網站(狂寫部落格文章),較少在用 IG 了。因為我認為經營網站較有累積性。
最後,推薦《網路創業勝經》給所有想要炒掉老闆、自行網路創業的朋友,這本書教的方法肯定能幫助到你。但如果你對於經營網站和電郵行銷不認同,且只想透過經營社群創業的話,那麼這本書就不適合你。
本篇文章轉載自進化村的《網路創業勝經》心得|5 個問答,幫助你成功網路創業
前言
你當家做主
十四年前,我和當時的老闆,也就是顛峰表現教練湯尼‧羅賓斯(Tony Robbins)去和一群頂尖的線上企業家開會。當年湯尼試圖以更強勁又更具戰略的途徑在線上推出產品,因此想向最厲害的人士請益。結果並沒有令人失望;我們位在聖地牙哥的辦公室裡請來了十幾位專家,他們都是打造、擴大和發展線上企業的佼佼者。
即使今日的我或許會以專家身分受邀參加那種會議,但當時我只是一個被叫去做會議記錄的組員而已。沒有人知道那場會議會對我的人生產生骨牌效應。
桌邊的男人—那些專家全都是男性—一個接著一個開始述說自己的故事。這位經營的事業跟約會技巧有關,那位創立了分享股票市場策略的事業,又有一位專門培養未來的房地產投資人。這些專家的生意各不相同,但都可以用一個詞彙來歸納每個人故事中的共同點,那就是「自由」。有人財務自由、有人生活方式自由、有人則是創意自由:無論如何,他們全都「自由」。
自由這二字在我耳裡迴盪,我的心臟愈跳愈快。過去我不曾想過可以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發號施令,現在這個念頭令我興奮不已。我能隨心所欲,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用任何方式工作嗎?這些專家傳授的線上商業模式管用嗎?
他們如何闖出現在的事業我毫無概念,我心想,不過我也想過這種生活。
過去我未曾多想線上行銷的東西。我手裡做著筆記,不過並沒有認真聆聽專家們談論的內容。坐在會議室角落的我,思緒一直盤旋在「我現在不自由」這個念頭上,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從未真正自由過。這些男人照自己的意思開闢他們的路,在世界上創造價值,而我呢?我總是按照全由別人設計好的腳本行事,甚至連這些腳本是誰寫的我都搞不清楚,但肯定絕對不是我。有一點很明確:我願意做任何事來改變我的處境。從那一天起,我便踏上了追尋之路,試圖找出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這表示,我的第一優先要務就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這樣做會碰到什麼挑戰呢?那就是我對如何著手毫無概念;沒有相關的指南、大學課程,也沒有實際的培訓教你如何推出自己的線上事業。而且更不樂觀的是,我沒見過任何女性這樣做。不過即便在當時,我也不想照著那些男性前輩鋪好的路走,我想打造的是一門和我這個人以及我本身獨有的挑戰、特質和作為女性的人生經驗「百分百」契合的事業。
雖然有不少人出書,號稱傳授開創線上事業的技巧,不過我發現那些書的內容多半都太籠統。諸如「創立事業」、「想出絕佳點子進行測試」、「打造粉絲團」之類的建言都過於模糊,並非從實際創立事業時經過千錘百煉且證實有效的流程中衍生而來,恐怕只會讓人一直在做美夢和蜻蜓點水之間擺盪。這些建言也沒有提供必要且實用的框架,讓人能夠採取具體行動,真正邁出他們創立事業的第一步。此外,創業講求的是在戰略與心態之間尋求平衡,我雖然可以提供各位所有必備的成功策略(這也是我打算要做的),但如果你在創業過程中不去覺察自己的心境與感受,就會很容易將自己置於挫敗不已、難以招架的處境之中。
這是我從個人經驗中得到的教訓。我曾經是個坐在辦公室小隔間的女孩,明明知道自己不只如此,但多年來總是害怕得不敢承認。我恐懼到做不了改變,再加上信心不足,沒辦法相信自己真的做得到。後來,我終於鼓起勇氣辭職,離開穩定的工作,自立門戶,那種感覺就像在沒有藍圖的情況下興建摩天大樓一樣。結果呢?我歷經了多年慘不忍睹的失敗和嚴重的自我懷疑。我一敗塗地的次數多到數不出來。這就是我之所以寫這本書的原因:我想給各位一張我當初缺少的路線圖。我會在你勇敢邁開步伐、遞出辭呈之後,引導你走過心態上的各種轉變,實際探索每一步,幫助你創立自己的線上事業,自己當老闆,並且發揮超乎你想像的影響力,也讓你賺得更多。
我到目前為止已經打造了八門成功的數位課程和一個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播客,協助女性開創線上事業。我從公司小妹晉升到身價八位數美元的創業者,這趟旅程走來歷經太多起伏不定和慘痛的教訓,只是我不好意思承認。然而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此一來我才有機會告訴「你」該如何依樣畫葫蘆。
我在三十一歲那年辭去最後那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創立自己的事業。在那之前,我做過無數的工作,包括非營利組織的活動規劃師、出版業的銷售協調員到哈雷機車經銷商的行銷經理等等。至少可以說,我做過許多工作,無論是好是壞,這些經驗都滋養了我自己當老闆這個最狂野的冒險。
我現今的事業,是藉由轉換心態搭配有實效的行銷策略,教導初闖天下的創業者如何找到勇氣,大膽開創自己的事業。只要他們勇敢踏出這一步,我會傳授他們現代化的行銷策略,專攻收集潛在客戶的名單、電郵行銷、線上產品推出和數位課程設計等方向,協助他們打造蓬勃發展又可獲利的事業。我之所以有辦法創立數千萬美元的事業,是因為我從一開始就打下了穩固、清晰且根植於我價值觀、技能、長處與理想的地基。
經過多次起步受挫、重大錯誤和慘痛的教訓之後,現在我的人生百分百正是我所設計的樣貌—我是一個當家做主的女性。這都要歸功於我開創了線上行銷教學課程,所以有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也有方法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只做自己喜歡的案子;想度假就度假,時間長短隨我高興;我也有財力住自己喜歡的地方,有錢可以捐給我十分重視的慈善事業。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已經打從心底體會到十多年前那些男人在會議室裡談論的「自由」是什麼意思。
我深切渴望能看到更多女性—被邊緣化的女性、各種膚色的女性,還有不同經濟背景、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的女性—擁有權力、主宰局面、創造更大的影響力、賺更多錢,照自己的方式開闢自己的道路。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為自己以及跟隨我們腳步的女性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一個可以要求應得的尊重、認可和自由的未來。我們相互支持,就能攜手將我們砸碎的玻璃天花板化為時間,然後再一次用這些時間轉化為我們立足的基石。
問題和解方
我們面對現實吧:即使在當今這個時代,對很多人來說職場性別平等依舊是遙不可及的事。全球勞工中,女性占四七•七%,但從標準普爾五百大公司的執行長職位來看,女性僅占六•四%。男性在早期職涯階段的升遷率比女性高三○%。女性薪資薪水只有男性同事的八二%,而有色女性的狀況更糟,她們的薪資只有男性同事的七一%。此外,STEM領域五○%的女性最終會因惡劣的工作環境而離開工作。
難怪從教師、治療師、服務提供者到公司經理等各種工作職位的女性,都覺得自己卡關、未充分受到賞識、工作熱情低落、過勞,而且薪資過低。這個問題並不是換個新工作就能輕易解決,也許短期內你會覺得好過了一些,但時間一久,那些挫折和不滿的情緒還是會慢慢爬回來。
如果你覺得卡關了,你並非特例。我也曾經歷過你現在的感覺,陷在一個我拚命想掙脫的處境之中,而且對於該如何轉變感到十分迷惘。後來我發現,創立自己的線上事業就是終極解方,也是唯一「真正」的解決之道,因為這條路可以讓你當自己的老闆,發號施令,同時又能擺脫性別鴻溝、玻璃天花板和惡劣的職場。
我所謂的「創立自己的事業」,指的是以你設計的方式過生活,換句話說,就是打造某種可以讓你怦然心動、影響他人、激發創意,並且可以掌控自己未來財務的東西。當你開始用自己的規則生活、用自己的看法做主時,你的人生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改變。
我與成千上萬的學生—大部分是女性—合作後發現,通常有二個巨大的挑戰阻礙他們放膽決定自行創業。首先,你必須鼓起勇氣承認自己對目前的處境感到不滿、你想要的不只如此。第二個挑戰是不知道該從何著手。
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承認自己渴望更好的職場生活。每當我大膽夢想要自己當老闆時,心裡馬上就會想:「這樣做似乎太冒險了,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而且我現在的工作沒得挑剔又很穩定。如果我賺不到錢怎麼辦?我應該心存感恩才對!更何況我不太懂怎麼出去創業,會不會到時候落得求人家讓我回來工作?」
這種會麻痺動力的自我懷疑阻礙了許多女性去追逐夢想。不過就我的觀察,這種恐懼的來源與現實無關,反倒是出於更深層的問題。在內心深處,有這麼多女性相信自己不夠好,才華不足、聰明不足……老天,這種「不足」可以無限列舉下去。
但如果你就讓自己把握住這個機會呢?如果你堅信自己真的應該得到更多呢?這會對你其他生活領域產生什麼意義?你會不會漸漸相信在婚姻中你值得擁有更多?你的友誼呢?你和自己的關係呢?
再來就是第二個挑戰。我應該採取哪些實際的步驟,才能將渴望擁有更多的心情轉化成具體可行的事業呢?別人會怎麼想?我要賣什麼?誰會跟我買?我如何擴大目標客群?如何挪出時間著手進行?我有辦法獨立完成嗎?面對一連串耗費心神的未知,足以讓公司小妹馬上退回她的小隔間。
我會在本書提供具體又容易按圖索驥的線上創業指南。各位在這趟旅程中會學到應該採取哪些最重要的行動,才能建立穩固的商業基石,以利日後繼續壯大和拓展事業規模,目標在於從一開始就用正確的方式來進行。我們將著眼於最重要的步驟,幫助你大膽一試,從當前的處境踏進創業領域,同時執行具有實效的成功策略,包括覓得目標受眾、因應社群媒體、打造動人的內容、擴充電子郵件訂閱者清單,以及建立可獲利的方案來賺錢。從2到12章皆附有「實作行動」活動,讓你直接感受到這一路走來每一步所推動的「進展」。
這本書裡面準備了許多可行的步驟,也能夠在恐懼及疑慮從四面八方湧來時給予你鼓勵,穩住你的心情,真希望我當初想方設法鼓起勇氣自行創業時,手上也有這樣的指南書可參考。書中所言並非一堆隨機拼湊而成的建議;它是我傳授多年的「藍圖」,對各行各業的女性都有實證效果。這本書的內容和本身就是一種歷程,我也鼓勵各位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逐步執行你所學到的知識。就性質而言,本書不是那種只需一個週末快速讀過去的指南,然後你就可以繼續去讀待閱清單上的下一本商業大作。如果不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執行我為你準備的各項策略,你會錯過神奇的魔法!你必須付諸實際行動,我也會一步步向你展示如何進行。請把本書當作圖鑑來使用;拿出螢光筆標出最重要的段落,看到最能引起你共鳴的那一頁就把頁角摺起來,全心全意沉浸其中!切記,別匆匆帶過;坦白說,還請盡量慢慢來。畢竟這是在打造自己設計的人生與事業,如此偉大的事自然需要時間。
最終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你」會當自己的老闆。「你」會突破玻璃天花板,「你」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賺到更多錢,超乎你的想像。「你」會體驗到無窮的可能性和機會,雖然現在感覺像遙遠的夢想,但是—我敢保證!—很快就會實現。
你絕對有能力實現你的夢想事業和生活方式,我會陪伴在你身旁,一路守候你,為你加油打氣。
第一章 決定關頭—讓夢想變成現實
大概在我離職的半年前,我和公司一位高層的對話,對我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當時公司正在壯大,所以雖然聽起來或許有點違背常理,但為了騰出空間因應新的變化,我們關閉了幾條賺錢的事業線,好幾個已經策劃數月的案子都改弦易轍,要不就是整個就此喊停。
差不多在那個時候,湯尼‧羅賓斯要去《今日秀》(The Today Show)受訪。湯尼有一個獨特之處,他上媒體前會特別做準備;換言之,這位先生事前會做足功課。在團隊的協助下,他不僅對訪談主題進行嚴謹的研究和準備,還會一併深入瞭解採訪者及其他受訪嘉賓。他很重視媒體採訪,從不便宜行事。
這次訪談也不例外。但麻煩的是,原本該為這次訪談蒐集各種研究資料的組員一直忙著處理家裡的急事。等到了最後關頭,那位同事很明顯沒辦法支援湯尼時,他們要求我接手處理。我大概有五分鐘的時間來熟悉訪談主題並研究具體的細節,這時我的電話響了。
那是副總打來的,她想瞭解訪談要點、誰負責訪問湯尼等等,可是我還沒準備好這些資訊,便向她解釋自己五分鐘前才剛被指派這個案子。
「可是你昨天參加了內容會議,對吧?」她強硬地問道,失望的口氣從電話那頭滲透過來。
「沒有,」我回答:「我最近從內容部門轉調到新的行銷職務,現在我是行銷團隊的組員。」
「艾美,」她說道。「這太荒謬了,你又不是行銷!」
我瞬間僵住,接著眼淚就滑下了臉頰。她那句話擊潰了我。
我不明白她那天為什麼要這樣講話。我們當時都處在一種緊繃又趕時間的狀態,她對我為什麼在行銷團隊感到困惑,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我一直都是做內容工作。然而事實上,她的意思真的不重要,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我如何解讀她的話」,還有我的整個創業旅程差一點因為這件事而觸礁。我把「你又不是行銷」解讀為「你一無是處」、「你將來絕對沒辦法自立門戶」和「你以為你是哪根蔥」的意思。本來我可以任由這些想法和那一刻改變我的預訂計畫,但我沒有這樣做,反而將之視為宇宙給我的「刺激」,為的就是促使我做出新的決定,而我也確實這樣做了。我立刻加倍努力執行我的離職策略,將這次經驗當作繼續前進的動力。
我的學生們也有類似的故事。珍妮「想通」的那一刻,是在她花了半年時間投入某個活動後出現的。這段漫長又沉悶的期間,她曾住在飯店客房數週,錯過許多家庭活動,譬如她女兒重要的舞蹈演出,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焦慮狀態。後來,她從電子郵件(她碰巧被副本抄送)看到這個案子被取消,活動將調整成其他方向的消息。她沒有把心思拿來哀嘆自己失去的時間以及為了案子加諸在身上的壓力,反倒立刻打開行事曆,選好她要離職的日期(這個部分我會在第二章教各位怎麼做!)
安妮經營職業生涯三十多年後,有機會選擇新路徑的那一刻,就在老闆把她叫進辦公室告知她的公司職位已經被裁撤的那天到來。三年後,安妮仍在尋尋覓覓其他公司的工作,直到她丈夫對她說道:「聽著,親愛的,你本來就應該擁有比這些工作更好的東西。」於是她決定冒險一試,追隨夢想,打造她自己的事業「花色設計學院」(The Pattern Design Academy),這個課程計畫歡迎任何想探索線上藝術領域且正在尋思人生下一步該怎麼走的人。
蘇離開職場七年照顧孩子,她的另一半做全職工作。當她準備再次踏入職場時,不敢相信外面的世界變化這麼大。她去應徵了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必須在比她資淺的人底下做事,結果經歷一堆糟糕的面試之後,她重新做決定的契機終於來到;她決定那種工作不會成為她的現實。儘管對自立門戶感到驚惶,但直覺告訴她一定要創立自己的事業。如今,蘇已經成功擁有一家以女性和投資為主的教育訓練公司。
如果你覺得以上情況似曾相識,那麼你來對地方了。為自己工作意味的是從此不必再面對那些令人感到丟臉、屈辱和沮喪的時刻,也意味著你會體驗到截然不同的人生,讓你能夠根據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物來設計自己的工作。同時這也表示,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你要拿出這輩子最大的幹勁來努力。不過請相信我,這一切百分百值得。
首先,第一步就是「決定」你要創業;如果你沒有這種打算,我想你不會讀這本書。不過,為自己做出選擇是一定要做的事,但請切記,決心創業未必就表示你不會對自己的未來或是否有能力成功產生疑慮、恐懼和擔憂。決心創業只是代表你相信自己和自己創業能力的成分比不相信「多了那麼一點點」。
我再快速補充一下:假如你已經辭掉工作或請休假了,又或者你已經有一個事業,但依然覺得自己像在為別人工作,那麼你來對地方了。也或許你的創業旅程走得更遠一些,但就像我個人和我多數同行一樣,你在起步時沒有指南可供參考,這表示你這一路走來大概會錯過幾個重要的步驟,因此你預計要創造的影響力和收入更難實現。假設是這種情況,還請以新手的心態來使用這本指南,按部就班走過每一個步驟,再三確認自己打下穩固且完全優化的基礎,才能獲得你應得的成功。
你有創業精神嗎?
我個人的背景說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小女孩想要別人告訴她該做什麼的故事。
一切要從我父親講起。我在南加州長大,來自一個不折不扣的藍領家庭,真心不騙。父親是消防員,母親則兼差當美髮師,他們二位的婚姻按照大部分的標準來說可定義為「傳統」:母親管理日常生活裡的各種混亂,開車載我和姊姊去參加活動、演出和玩樂聚會,並且每天都會下廚搞定晚餐。父親負責賺錢養家,凡事他說了算。在我成長過程中,總以為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家裡的男人賺最多錢,家規由他定。
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討爸爸歡心,很早就學著做一個「沒問題小姐」。首先要從遵守他的家規開始,這包括了做好我負責的家事,而且絕對不可以頂嘴。每次我拿各科都是A的成績單給他看時,他都會說他有多為我感到驕傲,然後帶我出門享用特別的晚餐慶祝一番。大學畢業後,再也沒有成績單可以發揮這種效果,我就把他當成第一個分享的對象,把加薪、升遷和獲獎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告訴他。他會告訴我他為我感到驕傲,接著我們會討論我的未來,以及有哪些機會在前方等待我。
漸漸的,我從想要討爸爸歡心慢慢轉變成想要討老闆們的歡心。我加班到深夜,接下額外的案子,公司只要有需要我就隨時配合出差。我痴迷於讓別人以為我「事業蒸蒸日上」。我追逐加薪、獎項和讚譽,不知「界限」二字為何物,以為拒絕別人就是軟弱的象徵,最終會無可避免導致自己被取而代之。
你現在就要?當然可以!
你要我重做,就算我花了好幾個月才修到盡善盡美?沒問題!
你要我犧牲自己全部的個人生活,只為工作而活?我做得到!
雖然我不想承認,但當時我真的不重視也不愛惜自己,一心只想得到老闆的肯定。事實上,假如你在那個時候問我對人的固有價值有什麼看法,我可能會奇怪地看著你,心裡想,人光是做自己就有價值嗎?也許對其他人來說是這樣,但不包括我,我的價值來自於我勤奮工作,我有說過我剛獲得升職了嗎?
我本來以為自己是為了利他而努力工作,想想當時我可是為湯尼‧羅賓斯做事,他的教練組織每年改造了數萬人的人生。但若要我坦白的話,幫助這些人其實並非我的動機。我拚命認真工作並不是為了改變人生、支持有需要的人,或為這個世界做好事。不是的,我之所以超越那些理由,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僅僅只為了一個原因:討老闆歡心。(當然,也包括我身邊其他每一個人的歡心。)
討別人的歡心演變成既重要又有價值的事情。我沉迷於辛勤工作所得到的肯定;順便強調一下,我上癮的是來自外界的肯定,因為我壓根沒想過「自我肯定」這種事。
幸好我三十出頭時碰到的一次經驗—我不斷追逐企業升遷之路快到尾聲之時—改變了路線。我從七年級到現在的摯友薇兒,終於覓得她天造地設的另一半,準備攜手終身。他們決定在一個寧靜的海濱小鎮舉辦「異地婚禮」,任人怎麼看那都是童話般的場景,但對我而言卻非如此。
「寧靜的海濱小鎮」到了我腦海裡只化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念頭:沒有無線網路!況且當時的工作狀況是,我們正在收尾一個大案子,而我就是負責掌控各個環節的人。我一定得去參加婚禮才行—不騙人,我真的很想去—但我不能不上網、放著工作不管。
於是,我醞釀了一個計畫。我打算趁著大家舉杯祝酒、晚宴綵排以及和新娘擺姿勢自拍的空檔偷偷跑掉,躲進咖啡館後面的地方,儘可能連上網路。這樣做應該沒問題,只要不被參加婚禮的賓客撞見,就不會有人知道。
我本來是這麼想的。
結果在婚宴上,我的摯友轉身對我說:「你都在工作。」她那失望至極的模樣至今仍烙印在我記憶裡。我尷尬地渾身發燙,也感受到灼熱的淚水湧上來,就差一個眨眼便會傾洩而下。我只能回答她:「我知道」。我沒辦法直視她的眼睛,因為我不想面對我心知肚明的事情。我整個人生「都在工作」,我生命的每一個特殊時刻我都不曾真正參與其中。
事實上(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努力工作就是我「過日子」的方式;我一定可以從努力工作找到價值,坦白說,我也樂在其中,這對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信念。然而我在婚宴的那一刻,深知情況不對勁,非常、非常不對勁。
我是不是當下頓悟了,然後立刻打電話給公司說我不幹了?並沒有。星期一早上,我返回工作崗位,馬上又重新投入追逐加薪、升遷以及過個「好棒棒女孩」的生活。但是我的盔甲上出現了裂縫,那道裂縫只會愈變愈大。
我的自我意識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增強,心中也更加渴望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旦「自由」成了可能的選項,它就注定總有一天會歸屬於我。想主宰自己人生的熾烈慾望在我內心蔓延,直到我再也沒辦法忽視,無論是替別人工作,亦或是按照別人的時間行事,都已經不再適合我。我在計畫離職的同時,也慢慢蛻去了「沒問題小姐」的角色,開始把自己視為企業主。我可以感覺到巨大的轉變正在發生,我也準備好不計任何代價都要接納它。
你的「動機」是什麼?
當我問學生他們「為什麼」想創業時,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我想改變世界!」和「我想幫助很多人!」。雖然我相信服務他人的渴望是我許多學生想創業的考量因素,但這個理由鮮少就是真正促使他們做出離職決定的原因。不過那倒無妨,人類嘛……聽好了……天生自私,而此特質正是讓人類物種得以生存下去的原因,因此我們不必為此感到羞愧。你的「動機」不必特別遠大或利他,它唯一需要的就是百分百「誠實」。
我之所以可以很權威地說這些話,是因為我一開始出來創業的時候,我的「動機」感覺非常「微不足道」。當時我把心思集中在「我想要什麼」,或者再誠實一點,只單單想著「我不想要什麼」。我的「動機」大致如下:我不想聽別人告訴我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或該怎麼做—再也不要。以上,就是我的「動機」。
為了保證能夠全心投入,不給自己有任何走回頭路的機會,我的「動機」必須非常私人,以滿足個人利益發揮幹勁才行,如此一來,任何人或外部影響力都動搖不了我,也休想奪走我的動機。這股灼熱的渴望專屬於我,它不會消失。
我也希望你深入探索自己並坦誠以對,瞭解你為什麼想大膽跨出這讓你心驚膽戰的一步。如果你並不在乎別人的眼光,那麼你真正的「動機」是什麼?如果你也不害怕受人評斷或誤解,你會承認自己有什麼深切的渴望?如果實話實說,處理什麼事情會讓你感到厭煩和厭倦?你想改變什麼?你想往什麼方向去?你想遠離什麼?
我的朋友,你對自己、人生和事業「真正的」渴求是什麼?你必須宣告你的「動機」,因為面臨困境的時候,你對動機的坦誠會發揮穩定的作用,幫助你一路保持務實、專心一致,讓你能夠打造自己設計的人生和事業。
臨陣退縮怎麼辦?
當你對自己的動機愈是坦誠,就會浮現愈多擔憂與恐懼,但我之所以能成功走到今天,唯一的途徑就是我讓「動機」大於「擔憂」。
今天我依然屹立不搖,擁有身價數百萬美元的事業,並從中獲得難以言喻的自由,並非因為我擁有世上最棒的策略,或者因為我是世上最棒的老師,又或者因為我創業時做了最棒的行銷。我現在能夠站在這裡,純粹是因為我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時間、方式和地點工作的那種渴望,比我對失敗和丟臉的恐懼心情「多了那麼一點點」。所以,如果你也選擇了一個大於擔憂的「動機」,那麼你也能加入這場長期的戰局。
人會覺得熟悉的現況—儘管現況令人沮喪、苦不堪言、靈魂被掏空或消耗心神—跟未知的未來比起來更安全一點,所以往往動不動就說「我要自己創業……總有一天」、「我一定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總有一天」、「我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賺錢……總有一天」這些話。我們其實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創業當老闆的能力,我們怕自己如果失敗就再也站不起來。安全感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這我明白,所以你寧可跟認識的魔鬼相處,也不願跟陌生的魔鬼打交道,對吧?
可是認識的魔鬼終究還是……魔鬼呀!安全感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擁有的已經夠多了、我們別無渴求,即使我們明明渴望更多。安全感的心態會讓我們的目光變得黯淡,進而掩蔽了唯有跨出舒適圈才能實現遠大夢想和希望的事實。
我相信其實在內心深處,比起安全感,我們都更渴望自由—自己當家做主的自由,想賺多少就賺多少的自由,按照我們喜歡的時間和方式去做想做的事情的自由。自由伴隨著風險,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通往自由的道路有時候會害你嚇到靈魂出竅,或起碼讓你怕得爬進被子底下躲起來。不過我向你保證,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假如你願意克服眼前想尋求安全、舒適和確定感的心情,就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事業裡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安全感,進而體驗到終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