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名為「自己」的風景 沒有人能使你強大,那些能做的、想擁有的,都是因為「獨自一人」而實現

作者:李秉律

譯者:王品涵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1/09/02

類別:心理勵志> 勵志故事/散文> 勵志小品文

原文書名:혼자가 혼자에게

ISBN/條碼:9789860795332

定價:380

前往購買 ▶

更多書籍介紹

沒有人能使你變得強大,
所以應該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

我期盼能多領悟些關於
名為「自己」的山峰
名為「自己」的景色
名為「自己」的遼闊後
再下山

  一個人悲傷、一個人歡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獨處……一個人,究竟是好是壞?當無人相伴、分享時,我們不免感到寂寞;當無人干涉、打擾時,我們卻又默默欣喜。在「孤獨」與「享受獨處」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美好,等著我們去體會……

  喜愛旅行的韓國詩人李秉律,時隔五年,帶著幾卷底片與如詩般的散文集再度回歸。身為詩人與旅人,他總是自己一個人去旅行,獨自在山中徬徨、在雨中思索;長時間的獨處之下,他逐漸將自己調整為「一個人」的頻率,因而書寫了獨處時的姿態及念想。

  |一個人,也能好好的|
  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夏日午後、一個人栽種的小小植物……這些片刻,編織成生活的一部分。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個人」而感到寂寥;有時,我們卻享受著這些靜謐的時光。在多個漫長的日子裡,李秉律領略著獨處的意義,並記錄下每個雋永的瞬間,透過他清新的文字與一格格底片,我們將發現,原來那些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只有自己才能擁有的東西,都是因為「獨自一人」才得以實現。

  |關於身上的刺,以及須獨自面對的傷痛|
  也許,我們在獨處時感到折磨,在茫然之中自我耗竭,使原本柔軟的心長了一根根尖刺。曾同樣頹喪的李秉律說:「若是未曾在某處跌倒、未曾在某處毀滅,我們終究無法成長。」在那些孤寂的日子裡,儘管胸懷利刃,也不要深深地割損自己,在獨處時,輕輕地展開與自己的對話、慢慢療癒,接納那些受過的傷,到時候,連疤痕也不糟了。

  |等待那個人,出現在燦爛的日子裡|
  「初雪降臨,是為了雖不清楚你會不會踏雪而來,卻仍存在的美好可能性。」──李秉律

  單身時,必然會面對許多外來的質疑──「為什麼獨自一人?」李秉律總是帶著禪意回答,巧妙地解決了困擾。然而,即使享受著獨處,總也期盼著某個人能走進生活中,可能是個「只要跟他一起吃飯,美味就會加倍」的人,或是那個「懂得悲傷,卻不會肆意顯露」的人。在被人生的雷陣雨淋濕之際,不清楚該朝什麼方向前進的茫茫路途中,作者以深情的告白,提醒我們仍能懷著淡淡的希望,靜待美好的相遇。

  李秉律清新雋永的文字時而輕柔,時而沉重,娓娓道來一個人獨處時的充實和享受。他筆下獨自一人的生活令人著迷,也反映現代人的想法及感受,將獨身者未能說出口的情感訴諸文字,讓我們在字裡行間省思自己,並找到面對自我的勇氣。

  全書在細膩文字之中,穿插著李秉律敏銳感性捕捉的場景,以及在特有視角下取景的膠卷相片,交疊成我們等了又等、盼了又盼,那些有關「一個人」的答案,與散落世界各地的獨身之人相互共鳴。

溫柔推薦

  不朽/作家
  目青/攝影師
  姚愛寗/演員
  溫如生/作家
  劉定騫/作家
  (依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李秉律(이병률)

  韓國詩人、作家。一九六七年,出生於忠清北道的堤川市。自首爾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畢業,著有詩集《你想去哪裡》(당신은 어딘가로 가려 한다,暫譯)、《風的私生活》(바람의 사생활,暫譯)等,與旅遊散文集《吸引TRAVEL NOTES》、《起風時我愛你》、《我身旁的人》(내 옆에 있는 사람,暫譯)。曾獲第十一屆韓國現代詩學作品獎、發現文學獎。

  他原本只是為了記錄自己喜歡與討厭的一切,而開始寫作,卻彷彿失足般誤闖了這條路。二十歲那年,因被相機奇妙的外型吸引,而買了一台二手相機,從此過著攝影人生。時常因忍受不了人群間的氣味而遠走他方,不久後又重返人群間。他明白自己不可能改變這一切,因此也沒必要費心改變。

  對於操作任何電子產品的能力爛得要死。擁有脂肪一旦進入體內便再也不會離開的體質,因此時時為此重複上演挨餓與暴食的過程。無法與不喝酒的人變得親近,已來到懂得凝視時間過日子的年紀。必須宣洩情緒時,喜歡使用速度、巧克力、耳機;完全無法忍受被強迫,卻偶爾會強迫他人。

譯者簡介/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

創造波濤人生的,是我自己
喜歡也好,愛也好,通通都是獨自一人
山茶花樹短暫地被風搖動了
請想起我十分鐘就好
一直以來假裝不知道的,名為「自己」的風景
每天思考一次「結局」
好日子的證據
乾渴的日子,果腹我的食物
我所盼望的事之一
現在真的再見了嗎?
我攀上山陵,猶如翻越一個人
希望我也能剛強地對某個人說話
請看看外面,是初雪
總有一天,「當時」不是消失,而是留下
想帶著便當去哪裡?
最後一排窗邊位置的收音機
為什麼獨自一人?因為無所謂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而寫?」我會回答「因為獨自一人」
你將我創造得溫暖
我的刀上刻了一隻貓
我們擁有在關鍵時刻改變道路的能力
你墜入我的世界
無可奈何的事,就讓它無可奈何
搬向你
在椅子上相遇,又在椅子上離別
想細細端詳的那個深處
因為匱乏,我們最終變得悲哀
每天心跳一次
假如我們能成為彼此的一點點雨滴
代號是:詩人
每晚像個結束旅行的人一樣,晚安
櫻花開了,櫻花謝了
請用影子描繪愛情的模樣
「有人!」愛的信號
開始愛情的那句話
想見的人,終究能見
即使在述說自己究竟是什麼人時,我們也該選擇
將自己置於通風的狀態
我們就是那樣各自生活的
盛夏夜的演奏會
為了不讓心情急速惡化
不那麼醉,不那麼寂寞
沒錯,無論是這件事或那件事,都不算太差

溫柔推薦

  不朽/作家
  目青/攝影師
  姚愛寗/演員
  溫如生/作家
  劉定騫/作家
  (依首字筆畫排序)

好日子的證據

打算看看天氣如何的我,打開了窗,路過的人們同時撐起了傘。雖是突如其來的大雨,卻像等待著同一時間發出的信號跳起了群舞。或許,我活著正是為了遇見如此精心設計的瞬間……儘管好想趕緊拍張照,手邊卻沒有任何一支手機。滂沱大雨,嘩啦……嘩啦……

俯瞰下著雨的街道,我不禁想「不如舉辦一場攝影大賽吧?」

參賽者們備妥底片相機與一卷底片。由於近來出現不少樂於使用底片相機的人,不妨向身邊的人借一部全自動的底片相機。只要準備好相機,再將一卷底片裝進相機內後開始拍攝即可,主題不拘;但是,審核條件不是一張照片,而是整卷底片拍下的所有照片。

用一整卷底片持續拍攝一個人的臉孔、每天出現些許變化的藍天、前往學校或補習班沿途遇見的事物,或是每天同一個時間從房間望出窗外的景色,這些都好。除此之外,選定一個故事,然後一張、一張順著脈絡拍攝成類似短篇電影的照片亦無妨。接著,在未經沖印的狀態下,繳出拍攝完成的整卷底片即可;至於收件處,就定在我這個老闆大叔所在的咖啡廳「My Darling Coffee」。

繳交底片時,只要註記姓名與聯絡方式,大可不必刻意為照片寫下說明或作品意義。而我會誠心誠意地沖一杯咖啡,代替繳件證明。

可能會負責評審作業的我,將所有繳件的底片交給沖印館後,以飢腸轆轆的心情怦然地等待那些底片誕生出令人驚艷的照片。

有些人的底片,可能只會出現一張格外美麗的照片;有些人的底片,想必會充滿著故事,不僅令人好奇主角是誰,甚至還會有股衝動想和他見面暢聊;有些人的底片,則是很遺憾地令人懷疑是否放錯地方,什麼也沒拍到,只有一片白茫茫的空虛。

每每按下快門時,總能聽見心臟撲通、撲通的聲音,恰如一字、一字填滿二十四張稿紙般,心臟跳動的感覺。試著體驗一下諸如此類的瞬間吧。

我想舉辦一場贈送冰島來回機票取代獎金的活動。我相信「生活都是一個個微小的時刻組成」這句話。只希望季節傳遞的好兆頭,得以討喜地映入照片之中。

期盼你能費心思量何謂永久,期盼每個惶恐不安的青春能體悟其有多少力量;期盼透過積累於一張張照片的移動距離,踩著一張張照片的時間差,你能在使用完一卷底片的同時,察覺自己妥善地度過了一段時光。

當滿臉通紅的你找上門,並說著「我是來繳交底片」時,我竟誤聽成「請問這附近有沒有能寄信的地方?」如此優雅的一句話。於是,讀完那封信的我,內心萌生了「原來這不是信,而是一本書」的錯覺。或許,那天晚上我會做一場夢,一場關於「那個僅僅向我託付一卷底片,卻完全聯繫不上的人」的夢。

照片,不僅要我們對限縮的自由持續渴望,亦告訴我們不要失去試圖壓抑與囚禁的「本我面貌」,讓你我不斷翻修自己。
「與其戴著面具過日子,以真面目生活就夠了」、「世界如此美好,怎麼能獨自度過?」包含諸如此類訊息的照片,讓人得以良善地面對人生的每個瞬間。因此,當昏暗或恐懼襲捲你的世界時,舉起相機,讓雙眼聚焦於其中的世界吧。

與其被數位化的現代剝奪我們的思想,不如帶上哪怕只是暫時借來的底片相機。希望在一卷底片、二十四張故事中,能輕柔地疊成我們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的答案。

膠卷照片不冰冷,也不驕慢。

正因無從得知會出現什麼樣的照片,每一次拍攝,皆帶著一些悸動。

無論是什麼都好,此刻我們衷心期盼的,即是一份殘酷的美好。

無可奈何的事,就讓它無可奈何

我覺得,三個人同時在同個地方見面是件很難的事。

即使兩個人是可能在同個地方見面的。

當時,我們有三個人。三個人為了要經常見面,時不時就會出現兩個短髮男生在女校門口等人的畫面。儘管還不到二十歲,卻能模糊地感覺那些日子美好得讓我們天天內心蕩漾。三個人就這樣不斷進展某種情感的心情,大概也找不到比「幸運」更貼切的說詞了。

在櫻花盛開的日子,我們走了與飄舞的櫻花瓣數量差不多的路;站在瀑布前時,我們的大笑足以勝過水聲。

在某個室內游泳池,我們三人也曾並肩而坐,談論著關於未來,關於就算各自考上了不同大學,也要在同間公司上班之類的內容。那些話聽起來,無異於住在同間屋子一起吃飯、一起存錢。

諸如此類的大小事,累積成了我們三個人。當時,我們的本質像海洋,就海洋目空一切的大膽,以及就無論摻了多少水也不會輕易稀釋濃度的層面而言,我們即是海洋。

不,自從我們認知到不可能永遠是三個人的瞬間,便只是浮沉在海洋上的一艘小船。哪怕遇上多小的風浪,也只會暈頭轉向的一艘小船。

我說,我要乘著那艘小船,登上首爾的最高處成為詩人。或許,那是會在高處感覺暈眩而根本不想上去的我耍了點小心機。話一說完,我們之間的空氣剎那凍結。

一個朋友笑了笑後,另一個朋友也跟著笑了笑。笑,固然是為了打破凍結的空氣,但更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優異成績,就算是閉著眼睛也能綽綽有餘地挑選比詩人更強、更值錢數倍的工作。

置身那樣的情況,很遺憾,我能說的話也不過爾爾。

「你們兩個以後一定要結婚,然後我要寫詩。」

從脫口說出這句鬧劇般的宣言開始,我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又不是什麼「汝唱戲,吾畫蘭」,還是「你寫你的字,我切我的糕」……因為清楚自己就算咬牙苦撐也沒那麼容易成為詩人,才退而求其次地希望至少兩個人能順利的一句話,即使有些小心眼,我還是覺得管用。我恐懼答案和獎牌是同樣東西的遊戲,也憂慮只需要一支箭就能去除目標物的事實。當然了,那時並不知道駭人事物的清單通通在二十歲以後。

後來,兩年後仍就讀大學的兩人訂婚了;再後來,不知道過了多久,兩人結婚了。儘管我也不是沒有成為詩人,卻如同意料之中,是條崎嶇驚險的路。有別於成為詩人的我免不了的窮困,兩人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婚後的兩人,一起搬去國外,而且還是世上最青春、華麗的城市,於是我們之間產生了聯絡都顯得困難的模糊距離。

然而,無論如何都想連起虛線的我,拚命想維持著我們仍是三個人時的心情;無論如何都想保存曾經燦爛的光陰,將我們的二十歲擺在眼前,去蕪存菁地留下無限幸福的時光,然後好好記住。雖然很難做到,我卻還是做了。

我寄了封長篇而溫暖的信到那遙遠的地方。向兩人寄了一封不知能在哪個深夜收到回音的信,但沒有回信。我拚命不去想是其中一人向另一人隱藏了我寄的信。或許,如同收不到的回信般,不寄出我的心意才更好。

那時,我買了一份地圖,是一份世界地圖。儘管沒什麼特別的意圖,但我首先在地圖上尋找的,是兩人生活在遙遠國度的城市。就算自己終有一天造訪那座城市,我也會努力不和他們見面。

無可奈何的事,就讓它無可奈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