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
作者:李東龜(이동귀)
譯者:李煥然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2/01/05
類別:心理勵志> 心理學>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原文書名:내 아이에게 들려주는 매일 심리학: 아이의 지성, 사회성, 인성을 키우는 30가지 심리 이야기
ISBN/條碼:9789860795899
定價:280
更多書籍介紹
推薦序|讓心理學帶我們走過成長的痛楚
前言|是人性說明書,也是一本陪你成長的心靈讀本
▎Part 1|實現有效學習的關鍵字
人類是如何運作學習這件事?揭開學習模式的祕密!
Day 01 現實是不能像遊戲一樣重置的
/重置症候群 Reset Syndrome
Day 02 沒有看到,不代表錯誤得到了掩蓋
/去個人化理論 Deindividuation Theory
Day 03 不想產生壞念頭,那就換個想法吧!
/白熊效應 White Bear Effect
Day 04 如果一直說謊,就是生活在謊言之中
/雷普利症候群 Ripley Syndrome
Day 05 比起獎勵,「投入」更能為自己帶來快樂
/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
Day 06 如果想要達成目標,試著先擬定計畫
/現實治療法 WDEP
Day 07 物質上的追求,難有獲得滿足的一天
/克雷斯皮效應 Crespi Effect
Day 08 現在稍微忍耐一下,就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棉花糖實驗 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
Day 09 想做出合理判斷,就要好好檢視資料
/錨定效應 Anchoring Effect
Day 10 一次做不了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看不見的大猩猩現象 Invisible Gorilla
Day 11 失敗的時候你也是在成長
/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
Day12 試著相信你自己的可能性
/促進型焦點 Promotion Focus vs. 預防型焦點 Prevention Focus
▎PART 2|拉近社交距離的關鍵字
人與人是怎麼互相靠近的?了解人際關係的深層運作!
Day 13 越是共同使用的東西,就越是要珍惜
/破窗效應 Broken Window Theory
Day 14 難道不能成為值得信任的人嗎?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Day 15 想博取好感,就經常碰面並表達共鳴吧!
/艾菲爾鐵塔效應 Eiffel Tower Effect
Day 16 喜歡會越來越相似,相似會越來越喜歡
/變色龍效應 Chameleon Effect
Day 17 別忘了你的想法可能是錯誤的
/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
Day 18 拜託別人的時候,不妨試著從小事開始
/登門檻效應 Foot-In-The-Door Technique
Day 19 就算沒人知道,也要當個善盡職責的人
/林格曼效應 Ringelmann Effect
Day 20練習以公平的標準,檢視自我與他人
/雙重標準 Double Standard
Day 21 給予幫助的人往往更加幸福
/利他行為 Altruistic Behavior
▎PART 3|擁有堅強心靈的關鍵字
人心是可以鍛鍊的嗎?探究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
Day 22 半夜覺得餓的不是肚子,是空虛的心靈
/甜鹹的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Food Cravings
Day 23 小心別讓思維只往安逸的方向流去
/認知失調理論 Cognitive Dissonance
Day 24 以為壞事只發生在你身上,是一種錯覺
/錯覺相關 Illusory Correlation
Day 25 隨時做好給予讚美的準備
/羅森塔爾效應 Rosenthal Effect
Day 26 做一個對自己寬容的人
/間髮效應 Nearness Effect
Day 27 越是艱難時刻,越要相信自己
/心理韌性 Resilience
Day 28 只要衷心期盼,就一定能夠實現
/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Day 29 難以傾訴的心情,不妨寫成文字
/寫作療癒 Writing Therapy
Day 30 感謝會為你帶來幸福
/感謝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Gratitude
Day 03:不想產生壞念頭,那就換個想法吧!
白熊效應White Bear Effect
越是試圖不去想到某件事物,就越是會一直想到,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一想到「現在不可以笑」,就總是忍不住笑出來;或者在上課時越是想著「我不可以胡思亂想」,就越是因為滿腦子忙著叫自己不可以胡思亂想而無法專心——會這樣的不只有你而已!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著作《夢的解析》中提到:「受到壓抑的事物會反覆重現。」為什麼越是想要把它趕走,這個念頭就越是會再回來呢?
叫你不要做就越想去做
「試著挑戰一下『不要去想一隻白熊』,如此一來,那個煩人的傢伙將會時時刻刻占據你的腦海。」
這是出現在俄羅斯作家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小說《白夜》中的一段話。一九八七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Wegner)教授決定嘗試驗證這句話究竟是否屬實,於是他把三十四名大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十七個人。A組要將五分鐘之內腦海中浮現的所有單字都說出來,但是他們被告知「不要去想一隻白熊」;B組一樣要在五分鐘之內把想到的所有單字都說出來,不過他們則被告知「可以想一隻白熊」。接下來研究人員要求這兩組學生,每當想到白熊的時候就要按鈴,結果會是如何呢?反而是被告知不要去想白熊的A組按鈴的次數比較多。魏格納的研究團隊將這個現象稱作「思維抑制的反彈效應」,也就是所謂的「白熊效應」(White Bear Effect),指的是當你想著「不可以去想一隻白熊」的時候,內心的另一個部分反而會浮現出一隻白熊的現象。
尋找代替這個念頭的想法
那麼,有沒有不會想到白熊的方法呢?二○一一年,魏格納在美國心理學會的年度大會上,提出了緩解白熊效應的方法,以下就介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種方法。
第一種,想一想其他的事物來代替白熊。比如說,「不要去想白熊,去想一輛特定的汽車」,如此一來,因為出現了其他吸引注意力的對象來代替白熊,所以「不要去想白熊」就會變得相對容易。與其對一個戒不掉巧克力的人說「你一定要戒掉巧克力!」不如對他說「你只要一想到巧克力,就想一想你得要去吃水果」,這樣會來得更為有效。
第二種,以「三十分鐘後再想一想吧」這樣暫時延後的思考也會有所幫助。根據研究顯示,在想到白熊的時候,與其一直想著「我不可以去想白熊」來壓抑自己的念頭,不如下定決心「三十分鐘後再去想白熊吧」,這樣反而就不太會去想到白熊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