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主力,讓孩子從拖拉變積極: 從學業、情緒、行為、語言、動作到社會發展,有效協助0~15歲孩子掌握6大領域自主性!
作者:潔西卡・薩芙-貝德柏, 安卡・芙洛雷亞
譯者:孫祥珊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4/05/03
類別:親子教養> 教育現場> 幼兒教育
原文書名:Comment développer l’autonomie de son enfant ?
ISBN/條碼:9786267405598
定價:320
更多書籍介紹
家長幫助孩子自主的態度,包括有策略性地讓他多當主動的一方,以及放手讓他在成人的注目及鼓勵下獨自做事。我們在這層意義上採取瑪麗亞.蒙特梭利的方法:「幫助我,讓我自己去做!」或是格言說的「在鑄鐵中成鐵匠」(「做中學」之意),後者也符合自主性和動機教學法。好的策略對孩子的動機養成將會是非常有力的驅動器,並且能強化他個體的效能感。
家長幫助孩子自主的態度,包括有策略性地讓他多當主動的一方,以及放手讓他在成人的注目及鼓勵下獨自做事。我們在這層意義上採取瑪麗亞.蒙特梭利的方法:「幫助我,讓我自己去做!」或是格言說的「在鑄鐵中成鐵匠」(「做中學」之意),後者也符合自主性和動機教學法。好的策略對孩子的動機養成將會是非常有力的驅動器,並且能強化他個體的效能感。
・社會化敏感期(約2、3歲到6歲):在這段期間,孩子會觀察並複製周遭人們的行為,以便融入環境並歸屬其中。
・小物件敏感期(約1歲到3歲):在這段期間,孩子對抓握和觀察細小事物(如小石子、昆蟲、碎屑)的興趣增加,這能幫助他認識周遭世界並使感官更趨敏銳。
你可以看到,小小孩天生就具備能力,能以自己的步調往自主邁進。對於探索世界的渴望,會激發孩子對環境的興趣,讓他透過語言和肌肉運動機能,進一步發現、理解世界。
◆語言能力的發展
◇出生開始
嬰兒會對聲響做出反應,也會認出胎兒時期聽見的父母聲音,並用動作(定睛注視、改變姿勢、兩個月左右開始微笑)及發聲(叫、嘴巴出聲)做出回應。
父母重要的是和嬰兒產生安全感的接觸(輕撫、搖晃、懷抱、撓癢癢、使用輕柔的聲音),並用話語向他描述身邊發生的事(動作、情緒等)。
◇3個月起
寶寶開始發出漸趨複雜的聲音(「啊啊啊」、「哎」、「叭叭叭」),也就是所謂的牙牙學語。他們對周遭有越來越多的反應,亦會大笑出聲。
在這個階段,寶寶喜歡有聲音和發光的玩具,喜歡我們唱歌或用嘴巴發出各種聲音,並為他指出周遭物品的名字。
◇7到10個月
寶寶開始發出越來越多變的音節。他們用叫聲吸引注意,模仿成人抑揚頓挫的音調,並發展與成人對話的能力。
父母可以歌唱並模仿童謠的動作,稱讚寶寶(用動作和話語對他說:「你好棒!」)、玩遮臉躲貓貓遊戲,告訴他身邊人和物的名稱,還有大人正在做什麼動作。可以給他看有聲書、圖畫書、觸摸書等。
◇12個月左右
寶寶開始發出簡單的字,如「媽媽」、「爸爸」、「睡覺」、「喂」、「要」、「不要」。他們的話變多,會假裝打電話、模仿通話的樣子;理解的字越來越多,並且會觀察大人的反應;也會用動作表達,尤其是用手去指。
想要多刺激寶寶的語言能力,你可以和他一起看書、說故事給他聽、聽簡單的童謠(例如「頭兒,肩膀,膝,腳趾」)、唱歌、跳舞,帶他在屋裡走動並告訴他碰到的物品名稱(「這是椅子,這是床。」),或是模仿動物或東西的聲音。
◇16至20個月之間
孩子開始使用更多的字(介於6到20個之間),並漸漸開始將字連起來(像「娃娃睡覺」)。他們會藉由複述成人的話增加字彙量,這也是他們發現「不要」的時期(比「要」更常講!)。
我們可以向孩子解釋越來越多事情,像是問他在做什麼或看到什麼,給他簡單的指令,向他解釋書裡的圖,以及環境中的物品與慣常會做的活動是什麼,或是當你與他在戶外玩耍時,教他身體的部位名稱、各種情緒的名稱。你也可以將他的用字,組裝成正確的句子給他聽。
◇2歲起
孩子可運用的字彙增加到約50個,大多是他日常的物品;可以組二、三個字的句子,也會提出要求,並用名字稱呼自己。
因為孩子的語言與成人越來越接近,親子間的對話變多了。可以讓他做圖像的活動(陪他描線條、畫形狀)、益智遊戲(如賓果、記憶遊戲卡、配對遊戲卡、嗒寶等),一邊口頭描述進行的活動。
◇3歲起
孩子的字彙量在400到900之間,他們的句子越來越長;學會用「我」自稱並使用形容詞,會唱歌,差不多會數到3,也會開始編故事。
這個年紀的孩子會開始問很多問題,回答他們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時間)。你可以讓他們進行分類活動(例如動物類、水果類、食物、顏色等)、角色扮演。為他們唸更長的故事,或用任何東西和他們一起編故事,並提問、討論各種事情來鼓勵他們說話。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很喜歡與他們相伴!
◆幫助自主動作的方法
有規律的環境有助於孩子自行開始一個新動作,並採取主動的態度:把物品放在他唾手可及的位置(例如他的餐具組,方便他自己擺上桌),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及規畫任務。小小孩通常會要求自己來,但執行上遇到的困難很容易讓他氣餒。父母的一些具體協助,能幫助他建立自主性及自信心。
◇鼓勵他參與分工及模仿
第一步,給他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讓他玩耍。例如:一個裝有不同材質的籃子、梳子、曬衣夾、空瓶、木製餐具⋯⋯等,可以訓練他的動作協調及關於生活物品的運用,進而滿足他模仿的需求,並有助於他探索周遭的環境。除此之外,環扣小提箱、拉鍊、鈕扣也可以讓他練習相關的動作。若想教他參與家務分工,可以在孩子的可及之處,如冰箱或食物櫃,放置他的早餐或點心材料。你還可以利用畫好的餐墊,以鮮明的顏色表示每種餐具的擺放位置。
也可以在出發採買前給孩子任務清單,讓他記住幾樣他負責的清單物品(從二、三樣開始,循序增加,以讓他成功完成任務為前提)。孩子通常會十分積極主動(有自己的小推車、把貨架上找到的商品擺出來),並對能幫到爸媽而感到驕傲。這個任務整體來說非常有益:它講求記性、組織能力,以及選擇性專注的能力。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為他準備一張以圖片顯示的購物清單(可列印或剪貼商品圖片,或直接將部分包裝保留起來下次使用)。
◇將日常任務分解成許多動作
身為成年人,許多一般性的任務如穿衣、整理房間、做作業,都理所當然也輕而易舉。但對孩子來說,這些任務都非常複雜而且抽象,在他眼中可能有如要跨越一座高山般困難,讓他頓失勇氣,只想逃避。要完成一項任務,孩子必須清楚各個步驟,以及從何開始,這對他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
要培養孩子自己開始一系列動作(例如穿衣、刷牙)的能力,父母需要協助他將動作排出步驟,並確實記錄下來。你可以把步驟圖貼在牆上,讓他能夠自己開始!在Hoptoys網站(www.hoptoys.fr)上也可以找到許多分解動作。有條理的環境對於孩子習得自主性是非常有幫助的,孩子也能證明自己可以照著步驟完成,這會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至於整理房間,若有方便他使用的箱子、籃子,執行起來會更加容易。用玩遊戲的方式,會讓任務更加有趣,你可以播放振奮的音樂或用計時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挑戰!
◇時間管理
時間定位感非常重要,孩子因此能規畫並預期接下來的活動。缺乏時間定位感的孩子會感到迷失,進而產生壓力,對父母也會更加依賴。
網路上有一些影片,教你如何用24小時制的時鐘自己做視覺時鐘(例如YouTube頻道MiniMouns)。這種時鐘的鐘面可以呈現一天當中的不同時刻,標示出該時刻幼兒要做什麼的圖示(一般時鐘對六歲以下的孩子太抽象了)。
另外,法國益智玩具品牌Oxybul也有推出教學手錶,有助於五到六歲的孩子學習時間判讀(它以顏色區分時針與分針,並將12小時與60分鐘的刻度一併呈現在錶面上)。
同樣地,週曆也能提供孩子時間安排的參照。例如在益智玩具品牌Oxybul可以找到讓孩子確認日期、季節和天氣的週曆。你也可以自己製作,加上他週一到週日所進行的活動圖示。滑動式週曆是另一種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用視覺取得資訊(如果一般的週曆會讓他感到迷失的話)。你也可以借助童謠,讓「今天星期幾」的概念自動化。
此外,你可以在孩子的書包別上登山扣環,用來掛留言板,提醒當日要帶去上學的物品(取決於星期幾、上課科目、是否在校午餐或安親時間等)。
Time Timer倒數計時器可以將時間的流逝視覺化,讓極為抽象的時間概念變得具體,你可以善用這項工具幫助孩子理解時間。剛開始時,建議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學習使用,比較不會感到壓力,例如問:「你覺得洗澡會花幾分鐘?院子走三圈要幾分鐘?把玩具收到玩具箱要幾分鐘?」等等。Time Timer也可以讓活動與活動間的轉換變得容易,因為它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並且明確標示一項活動的終止:只要事先告訴孩子,當計時器響起,他就必須停下手邊進行的活動。從小使用計時器有很多好處,漸漸地,它會成為一個工具好夥伴,對孩子有效率地進行日常的例行事項和時間管理,都很有助益。
◇例行常規的好處
研究證實,例行常規的建立對孩子如同支架:它讓孩子樹立生活中的目標並依步驟達成,能增強孩子的自信、減少孩子(以及父母的)心理負擔。利用圖像呈現例行事項,能讓孩子有機會在大人協助下,自己依步驟完成目標。
・如何建立有效的常規
首先,必須確認要達成什麼目標(自己準備出門上學、整理房間、按照食譜做一道料理等),接著將目標分解成實際的步驟,條列下來。讓孩子參與制定這個圖像化常規,會讓他更有動力實踐,若是特別為他量身打造的更好(例如:孩子可以與你一起選擇要用哪一組刷牙步驟圖,或套用他最喜歡的偶像照片)。
接著,為步驟設定所需要的時間,並教孩子使用Time Timer倒數計時器;也可以在步驟中穿插一個趣味活動讓整體更吸引人(例如:跟狗狗玩5分鐘),也可以和孩子排列歌曲清單當作時間管理的提示(換音樂表示進到下一個動作)。最後,和孩子規畫任務成功的獎勵清單,這會強化他接下來幾天自動開始進行任務的動力。
一開始,先陪孩子開始這套步驟,並熟悉步驟間的轉換;漸漸地,如果他自動進到下個步驟(甚至自己啟動第一個步驟)就熱烈誇獎他。例行常規的執行對孩子的主動性是非常好的訓練,能讓孩子在支持下學會自主開始一項行動。
◆自主任務表格
對於非常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得到讚美或重視的孩子,使用獎勵表會是不錯的方式。獎勵表的目的不是為了一口氣給太多任務(孩子會因此感到氣餒),而是提供一系列他已經會做的事項提醒清單,至於比較複雜的事項,則是讓他理解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做(家長也要考慮:任務是否符合他的年紀?步驟是否要分得更細以便執行?)。
可參考「聰明熊貓兒童獎勵表」(Le tableau de récompenses Smart Panda)或是書中的任務表,都充滿趣味,能讓孩子參與他想完成的家事。在大人的協助下,讓孩子自己設立目標,每次完成就可以得到一顆星星(星星累計後可以獲得獎勵,例如:全家的桌遊時間、指定想吃的餐點、邀朋友來家裡玩等等,視其興趣而定)。當該常規完成自動化,便逐漸減少獎勵(或提高難度),並轉換其他目標。
這些目標必須是實際且可達成的,才能鼓勵孩子的自信心。
總的來說,孩子從小便具備發展自主行動的許多能力。提供他規畫及時間管理上的具體幫助,能讓他得以啟動、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日常的各項任務!在規律的環境及大人的關注鼓勵下,自己做的動力成為可能。與其命令孩子,不如採取合作的模式,後者更會讓孩子想要動起來。讓孩子能夠做選擇,藉此肯定他參與的能動性,這會讓他對整件事更有責任心,也增強他的自信。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情緒及行為管理,你會學到相關技巧,能幫他增強自信,並將情緒轉化為前進的力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