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雙人舞:從女人到母親,一趟孕育生命的旅程
作者:麗莎.凱瑟琳.哈珀(Lisa Catherine Harper)
譯者:許雅婷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2/5/31
類別:親子教養>懷孕/小兒>產前/產後
ISBN/條碼:978-986-731-085-9
定價:280元
更多書籍介紹
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起,
倒數著與親愛孩子相遇的時刻!
透過一條臍帶,媽咪和寶貝共舞280天
「我整個身體和想像,都在為做另一個小生命而努力。大部分的時間我覺得自己已經失去自我 ─ 只是有一個身體,它已完全替代從前的我。」
「第一次看見寶寶的心跳起伏、第一次被超音波裡強而有力的心跳聲所震撼。」
「在幽暗的子宮裡,一個愛的結晶不斷成長,讓我感受到自己已準備成為母親的那些獨特、奇妙的事,其實每天都重複發生在全球的婦女身上。」
「再過不久,她就要出生了,我們將看到她的模樣,看到她頭型的弧度、眼睛的光澤、緊握的小手和細嫩的皮膚。她出生後,我就會清楚知道她踢我的力道、頭髮上殘留的洗髮精味道,甚至包括她頸子上未擦乾的汗水,以及藏在頸部皮膚表層未洗淨的污垢。」
◆回到生命之初,找尋原始感動
第一次聽見寶寶強而有力的心跳聲;第一次從超音波,看見寶寶蜷縮的小小身影;第一次孕吐、第一次看產檢報告、第一次感受肚皮上隆起的胎動、第一聲響亮而美妙的嬰兒啼哭……
懷孕,將女人生命劃出分水嶺,那意味著,過往的兩人世界,回不去了;未來的生活,因為孩子而充滿全新挑戰!
從懷孕到成為母親,女人除了周旋在孕期的變化及產後育兒的種種,更深刻的是,生命中的自我探索!坊間探討懷孕育兒書籍五花八門,但卻少有一本書用這般文學紀實的筆法,以體貼溫柔的筆觸,娓娓訴說女人從懷孕到生子的兩階段生命歷程。跟隨這本書,一同回到生命之初,找尋最原始的感動!
◆以文學筆觸,溫柔記述女人到母親兩階段人生
是否要擁有孩子?有了孩子,生命又掀起多大的波瀾?
擁有孩子,對母親來說,究竟是「獲得」,抑或「失去」?
「母親」是一種邊緣的角色嗎?
成為母親,從此被綑綁於家庭?或者,仍可活出自我?
一個母親,究竟該陪伴孩子成長?或者重返職場?
這是一個女人升格為母親的故事。作者麗莎是一名文學博士,筆觸生動、詞藻優美、思想深刻,透過她細膩輕巧的靈思,娓娓道來一個女人即將成為母親,在生理、心靈、伴侶和人生角色之間的轉變。進而探討孩子出生後,母親角色的定位、育兒的困惑和喜悅、家庭與職場的抉擇、人際關係的變化,乃至當自己也成為母親,重新思索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全書充滿細膩入微的觀察和思維,值得計劃懷孕、即將成為母親、為人父母者閱讀,甚至帶著孩子一同回味懷孕過程的種種,也甜蜜溫馨!
◆解開懷孕生子之迷,細膩刻劃生理與心理轉折
為何數百年來,女人對懷孕始終感覺如此陌生?作者技巧性地穿插描述自身懷孕期間的症狀和新奇體驗,並融入科學和醫學資訊佐證,深刻而具體地探討女人懷孕的各種生理狀況、家庭生活的改變,到分娩的陣痛體驗及初為人母的心理轉折。
懷孕對女人的生命起了劇烈的撞擊和變化!麗莎在書中分享婚後因畏懼懷孕而嘗試各種避孕法,到擔心不孕的心境轉折,乃至在九一一事件發生的那個秋天早晨懷上女兒,內心浮現溫暖而甜蜜的感動。
麗莎從一名充滿活力的搖擺舞者,轉變成為大腹便便的孕婦,一路伴隨而來的嘔吐、暈眩、對產檢的焦慮不安、感受強烈而真實的胎動,甚至因坐骨神經痛,像隻跛腳鴨,行走和入睡都困難……喜悅、感動、期待都有,過往的,可能回不去了;未來有孩子的生活又充滿未知,五味雜陳曲折起伏,從此勾勒出女人生命的另一張網。
【本書重點】
1.懷孕是女人的天職,從這本書,深刻明瞭「母愛」是如何在一個女人的生命裡滋長。全書充滿甜蜜和感動的滋味,值得每位計畫懷孕、懷孕中、或已有孩子的夫妻一同閱讀和回味。
2.全書深入探討關於懷孕與生產過程中,心理、生理層面的變化,乃至夫妻關係及親子關係,皆有深刻的描述。並以相關科學和醫學理論佐證,提供具體實用的參考資訊。
3.全書有微妙的隱喻和對人生獨特細膩的觀察,深刻分享從女人到成為母親的兩階段人生之種種徬徨、苦痛、喜悅、期待、成長,進而探討對丈夫和孩子的真愛。
4.生命終究是一場體驗!幽暗的子宮宛如神祕之境,我們都待過那兒,卻沒法述說其中的奧妙。藉由這本書,一個母親的深刻體會與想像,讓我們一同感受生命孕育之初的驚奇和喜悅!
【本書特色】
♥ 獲「2010牙河文學紀實文學獎」(River Teeth Literary Nonfiction Prize)肯定。作者文詞優美、思想深刻;以感性的筆觸,細膩分享懷孕的種種心路歷程,抒情、具洞察力,是每位即將為人父母者必讀的寶典。
♥ 作者對一個女人懷孕、生產、初為人母前後的兩種不同人生階段,有直接、溫馨而細密的描述。跟隨這本書,一同回顧生命歷程,重溫親情的滋養,找尋最真切的感動!
♥ 女人生產過程是一種遠勝於知識的經驗,而這種經驗也不會脫離知識。這本書有別於一般懷孕生產書以資訊為主,而是以文學筆調,細膩描述懷孕的種種心境起伏和生理上所遭遇的各種症狀和轉變,陪全天下女人一同體驗孕育生命的美妙!
♥ 一本讓懷孕中的母親可以得到撫慰;已生產過的母親憶起當初懷孕種種甜美酸楚的紀實之作。讓女性讀者有一種「懂我」的感覺,細細引領讀者體會兩顆心在同一軀體內搏動的奇妙滋味。
作者:麗莎.凱瑟琳.哈珀(Lisa Catherine Harper)
擁有美國文學博士學位,自二○○一年開始,在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的文學研究所擔任教職,也是聖法蘭西斯科大學專案寫作兼任教授。她的作品散見於多家雜誌,如《後代》(Offsprung)、《迷失雜誌》(Lost Magazine)、《博士媽媽》(Mama,Ph.D)、《文學媽媽》(Literary Mama)、《格斯諾米卡》(Gastronomica)等。
麗莎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曾旅居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荷蘭阿姆斯特丹、法國巴黎及阿爾卑斯,在婚後定居北加州之前,曾在美國德州首府奧斯汀做短期停留。
麗莎目前與丈夫科瑞‧漢林(Kory Heinzen)和兩個孩子住在一起。目前她在編輯《菜肴》(The Dish),這是一本關於原始食物及家庭食物文化的書籍。
哈珀一懷孕就動筆撰寫本書。她廣泛地調研醫學書籍和雜誌,將其個人經歷記錄在文章裡。(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lisacatherineharper.com)
譯者:許雅婷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並取得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政策碩士學位,曾任英文中國經濟通訊社資深記者、英文中國郵報財經組主任,現任英文中國經濟通訊社特約撰述、英文中國郵報特約編譯。
第1章 領悟
第2章 期待
第3章 從無到有
第4章 訊息與徵兆
第5章 胎兒檢測
第6章 公諸親友
第7章 雙人舞
第8章 自我幻覺
第9章 自己的歌
第10章 身心問題
第11章 母輩的生與死
第12章 為女兒準備房間
第13章 最後的日子
第14章 體內/體外
第15章 第四期
第16章 孕育
第17章 變色的海水
第18章 在黑暗中
第19章 軀體之外
第20章 一個美國女人的家
第21章 飛回家
得獎紀錄:
榮獲「2010牙河文學紀實文學獎」(River Teeth Literary Nonfiction Prize)
好評推薦
「任何一位已經建立親子關係或正計畫懷孕生子的人,都會喜愛這本書對懷孕過程中艱辛又甜蜜感覺的描述。」
─ 喬治亞‧羅威(Georgia Rowe),《聖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 News)主編
「本書作者文詞優美、思想深刻,不愧為每位即將為人父母者之必讀寶典……。在整本書有關生理狀況、家庭生活、與心理轉變的大架構下,麗莎娓娓陳述自身經歷,作為懷孕如何影響一個女人的佐證。本書內容涵蓋面廣泛,適合各類讀者群,作者以動人的筆觸、深刻的思維,讓人感受到書中所提到的每件事,其實都與我們的生活相關。」
─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關於一個女人懷孕、生產、與初為人母的人生經歷,本書作了非常直接、溫馨而又細密的描述。」
─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此書猶如作者自身經歷的回憶錄,描述她懷孕、分娩及產後初期的各種生活體驗,看似熟悉平常,然而,透過作者坦率而風趣的筆觸,頗能引人入勝。在幽默中,隱含對人生細膩的觀察,是本書最獨到之處。」
─ 林日‧密德(Lindsey Mead),(A Design So Vast)主編
「我高度推薦本書給任何一位已成為媽媽的婦女們,它會勾起妳們初為人母的記憶,同時我也相信,本書對於剛懷孕的準媽媽、或已有四個小孩的媽媽、甚至即將成為祖母級的年長婦女們,也都極具參考價值,會讓妳們想起當初如何勇敢奮戰、而成功將子女帶大的人生經歷。」
─ 珍妮佛‧杜那汪(Jennifer Donovan),(5MinutesforMom.com主編
「本書技巧性地穿插科學理論、自身經歷與生活感想的寫作方式,讓讀者在閱讀本書時,猶如欣賞一齣精心設計的芭雷舞劇。……在每一章節裡,作者深入探討關於懷孕與生產過程中,自己在心理與身體層面的變化和反應,並佐以相關科學理論分析其中原由。作者深思其間所經歷的各種事情,潛心研究一個女人在成為母親前後的兩種不同人生階段中,對生活中面臨的波折、痛苦、愛戀、信仰、死亡等各種問題所抱持的態度,而這就是人生。」
─ 凱特‧哈珀(Kate Hopper),《文學媽媽》(Literary Mama)主編
「在本書中,莉莎帶領大家對於懷孕及成為母親錯綜複雜的過程,進行感性又理性的心境探討。作者以活潑、易懂及感性的筆觸,引導讀者進入書中的神祕之境。本書分享作者自身體驗,並提供獨到的見解,值得每位即將成為母親的讀者細細品味。」
─ 蜜雪兒‧理奇蒙(Michelle Richmond),The Year of Fog and No One You Know一書作者
「一般初為人父的男性,經常面臨兩個難題:其一就是在妻子懷孕時所經歷的陌生又令人困惑的事;其二是當妻子即將成為母親,針對懷孕種種疑惑給予解答的書籍,多半平淡無奇。從這個角度來看,麗莎這本風趣、真誠且旁徵博引的回憶錄,可說是天賜之物。」
─ 傑夫‧戈爾迪尼爾(Jeff Gordinier),「X世代拯救世界」一書作者、男性時尚雜誌Details總編輯
推薦導讀
從無到有
我懷孕的那個秋天,似乎到處都是昏天暗地。懷上女兒的那天早上,我們在天未亮的黎明中醒來,然後彼此交歡。很顯然的,那時在距離我們三千里以外的地方,正有一架客機預謀性的飛撞紐約世貿雙子星大樓。那天早上,外子像平日一樣外出上班,而我在他出門後就倒頭回房睡覺,內心感到一陣溫暖和甜蜜。
幾個小時之後,我被母親在電話答錄機裡留言的聲音給吵醒,「這真是個可怕的災難……,妳的父親….」,我趕緊跑去電話機旁,聽她訴說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那是好幾個小時以前發生的事。紐約世貿雙子星大樓倒了!當時我望著紐約的天際線,已是一片濃煙瀰漫,這是個無可挽回的事實。我凝望著天邊,驚嚇地說不出話。我看了又看,就是看不到從小看到大的紐約地標。面對這毀滅性的行動,我心頭真的無法平靜。我們一直仰賴的大樓倒了,我們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可以不必存在。冒著黑煙的雙子星大樓就像兩支熄了火的蠟燭。我看見它們崩塌的樣子,心情就像是掉進絕望的谷底──每一次看到這情景,都有同樣的感受。在死亡的深淵中,在表面意象無法傳達的世界裡,很多事情的真相都被遮蔽了。上帝啟示的意象在本質上其實是很可怕、很陌生、也沒有善意。在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的核心深處,存有很多我們不明白的事情。我想起美國詩人華勒斯‧史蒂芬斯(Wallace Stevens)寫過一首很有名的現代詩《雪人》,其中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望見那不存在的虛無,以及那無所不在的虛無。」真不知這是一首讚美詩,還是憂傷的輓歌。
舊金山的早晨明亮依舊,但這世界驟然陷入一片黑暗。我開始擔心起正從紐華克機場返回新紐澤西郊區的父親,也擔心住在曼哈頓的朋友,以及正在上班途中的外子,還有正駕車跨越海灣大橋的朋友。我擔心必須常出遠門的妹夫和我住在芝加哥附近的妹妹。我多麼希望外子現在就待在家中,這樣我就能看得到且觸碰得到他。
我打電話給住在紐約的朋友、妹妹、還有正在灣區辦事的朋友,我想到外子的工作,現在他應該還沒到辦公室吧!
其實我還算幸運,家人和朋友都安然無恙。直到兩天後,我才知道妹妹的一位高中同學、我一位文法課的同學、弟弟一位最好的朋友都在那天罹難了。他們遺留人間的,是一個充滿平凡之愛與不平凡悲慟的世界,還有一個未婚妻、兩個妻子,以及五個年幼的孩童。
***********************************
外子那天在咖啡店裡聽到這消息後,鎮日都無法工作。之後,我們坐在客廳新買的兩人座沙發上相對無言,一直看著電視轉播當時的畫面,好像以為這樣就可以慢慢理解其中原由。為什麼?而它又是怎麼發生的?我想,我們都希望在這樣不斷重複播放的畫面中找到答案。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有人要求紐約市長朱利安尼(Mayor Giuliani)形容當時的情景,他簡短地回答:「我不知道我能否真實描述當時的情景。」接著又表示:「我不知道我能否理解所有事情。」他所說的話似乎是頗適切的回應。那天的情景,真的沒有文字可以形容,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適當地形容。我們如同剛出生的嬰兒,突然被送到一個毫無所悉的世界。無法理解、沒有遮蔽、也沒有說明。唯有恐懼、哀傷、改變的緩慢變革。
那日午後,我們散步到海邊。我們住在城市的最西邊,那裡有一長排外牆粉柔的房屋緊鄰著海岸線。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沿著海岸散步,這是我們的習慣,也是生活所需。我們深愛大海,即使有時候海水非常冷,或是浪大危險而不適合游泳。海風讓人心曠神怡,能帶我們遠離喧囂紛擾。無論陽光是否溫煦、天空是否澄淨、白雲間是否藏著一抹灰暗,或薄靄濃霧是否從海面上飄揚散去。那天下午和往常一樣,我們離開淺灘,安靜無語的走向西邊。
那天風和日麗,這在舊金山一區很少見。學校和商家都已打烊,日落時海灘上到處都是人潮。沙灘上可看到大人帶著小孩、三五成群的朋友、情侶或單獨一人來這裡散步。沒有一絲風息,沙丘上的小草靜止不動、海灘沙地溫溫熱熱的。孩子們身穿短褲,或把褲管捲起來;有些人衝浪時神采飛揚;沿著沙丘而建的高速公路,平時車水馬龍,熙來攘往,但今日只看到幾輛車行駛而過。除了人潮,沙灘上是安靜的。時間似乎暫停,而非凍結,但每個時刻表現出來的情景卻都相當痛苦。我們頭頂上廣闊的藍天,其實並沒有給我們庇蔭;其亮白的樣子,卻像是一種不祥之兆。沿著海灘一直走,走到以前我們從未去過的地方。我們有時談天,有時則相對無語。當我們走到國家的邊境時,很容易令人想像到世界末日。
回到家後,科瑞打開電視,但我已經沒有辦法再看不下去了。我站在廚房的桌子旁,將蛋和麵粉揉在一起,再將麵粉搓成圓球。然而在我身後,電視仍不斷播放這項消息。
我的手臂沾滿麵粉,將麵粉捏成塊狀,滾成圓條形,再切成一塊一塊後,放進狀似印度祈禱文的圓型滾筒機器裡,一次又一次,伸張、變長成冷冷的黃色薄片,質地變得強韌、有彈性。整個桌子都鋪滿了黃色薄片。接著,我將它們切成法式圓圈型冷麵、義式麵條、或捲曲的寬型粄條。有些拿去烘烤、有些放入冷凍庫,另一些則趁著新鮮煮來當晚餐。雖然那天我藉著工作,稍稍撫慰內心傷痛的邊緣,當我想像有很多人今晚、明天、或往後的許多日子,可能因傷心過度而吃不下飯時,我內心隱隱有一種罪惡感。
之後,接近黃昏時刻,我們就上床休息了,那時我們都沒有精力做愛,然而那卻是我們內心共同的慾求。於是,在我們此生所經歷最悲劇的一夜,我們點上了蠟燭,再度做愛。我們做愛,因為我們還有能力這麼做,因為我們身上剩餘的力氣仍足夠我們這麼做;我們做愛,因為我感覺在任何時刻,我都能奪走外子生命中的東西;我們做愛,因為我們的床給我們一種安定感,而我們感覺身體是真實、溫暖且存活著 ─ 身體震動將我們帶進愛的感覺;我們做愛,因為我們是幸運的,而且是如此幸運足以了解愛的幸福;我們做愛,因為我們需要感受到自身的勇敢。就只有這麼一次,我轉過身問科瑞:「我們真的希望將一個孩子帶到世上嗎?」
他完全不假思索的回答:「這樣做,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相對於所有死去的人而言,我們以很卑微的方式確定自己的存在。我們卑微的行為,其結果、其所隱含的諷刺:關於這一切,我都沒有失去。然而,這種小小的自我肯定與愛,是我們僅擁有的最堅實的力量。
接連幾天,我們察覺這世界顯露著鋪天蓋地的恐怖氣息。有連續很多天,我清醒時,就感到生命中的憂傷;在認清痛苦根源之前,我已感受到人間的苦。我盥洗的時候、沿著海邊散步的時候、吃過中餐的午後,我的心靈似乎變得很安靜。這所有時間,我都懷疑:自己懷孕了嗎?假如我懷孕了,然後會如何?在這世界充滿悲傷死訊的同時,擁有一個新生命;或緊跟著這麼多人去世後,誕生一個小生命,這看來似乎可能 ─ 猶如一個大膽且充滿挑戰性的行為。我想,假如我懷的是一個女孩,就讓她以我奶奶:露西(Lucy)之名命名,意謂明亮、光燦。
懷著這樣的心情,我鼓起勇氣登上了飛機;在飛機上,一個嬰兒提醒了我災難事件。
我們結婚時,是在停靠於紅鉤區(Red Hook)岸邊的一個質樸的平板船艙上舉行慶祝儀式;從北方望去,可看到曼哈頓南端傍晚金黃色的夕照。自由女神像就矗立在艾利斯島上,兩地距離很近,游泳或許可游得到。我們的視野改變了,這視野和幾年前完全不同。在我們等待婚禮開始之前,已靜靜地察覺了這變化,之後轉身進入船艙,開始舉行我們的婚禮。
船艙上略顯擁擠,但感覺卻十分溫馨,許多老朋友都前來參加,他們大都定居紐約,至今仍心有餘悸,且內心尚帶著些許悲傷。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有一位朋友在自家公寓餵小孩吃飯時,親眼目睹世貿大樓在自己的眼前倒塌;一個剛成為父親的人,卻失去岳父;還有其他許多人 ─ 包括新娘 ─ 都喪失了朋友、同事、以及熟識的人。這婚禮晚宴原定的場地為紐約世貿大樓的頂樓,如今,也是因此而更換據點。
我只告訴兩個最親密的朋友,關於我在飛機上的發現,以及那天早上確定自己懷孕的情形。
那天的發現,似乎與當晚所發生的事不相干,也有些不敬。我在結婚舞會中四處走動,每一桌的好友都向我打招呼。然而,我卻覺得自己像個陌生人。我是誰?現在這已經懷孕的人是誰?我將會變成誰?我好像被放在兩個地方:內心與外在都像著了魔 ─ 感覺就像被錯放在一個自以為了解的世界。
隨著天色漸漸變暗,典禮的莊嚴性與日子的凝滯感都緩和了一些,因為我們知道應盡量去慶祝,就像盡量追念與哀悼一般。畢竟,我們都愛戴新郎新娘,我們的任務就是祝福這對新人過著充滿希望的人生。一個拿各種家庭器皿當樂器的樂隊、一個紫紅色的蛋糕、以及之後提供(給其他人)的各式飲料,我們並沒有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我們都在船上,而我們都沒有忘記在船艙裡展開的新生活。
我們了解一九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智慧,我朋友在做過宣示後,即朗誦米沃什的詩篇,最後全然了解「我們在時間消逝的過程中,看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很湊巧的,當我觀察自己是否懷孕時,就真的懷孕了,這真是一種完美的動盪。然而,我還是深信一種相似的變化,是受公眾和私人的事件影響而形成。此刻,我必須將這裡所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我似乎了解自己在這世界上所處的位置,這裡充滿我新的愛、我對朋友及對她丈夫的愛。然而,這裡也充滿著情緒的混亂,我感受到友情與朋友內心的傷痛,就在一瞬間,我感受到內在與外在的兩個我 ─ 這才正是問題所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