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今天不洗澡
作者:吳伯玲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2/9/2
類別:童書/青少年文學>圖畫書>生活教育
ISBN/條碼:978-986-248-276-6
光碟:1書1CD
定價:250元
更多書籍介紹
我還要繼續玩玩具,
我現在一、點、兒、都、不、想、洗、澡!
但是……大家的洗澎澎遊戲,
看起來好好玩唷……
【本書特色】
★溫馨可愛的圖畫,讓孩子開心學習生活習慣
★資深幼教專家編寫導讀賞析,深入了解繪本內涵,並提供家長生活教養好方法
★別出心裁的遊戲設計,讓孩子藉由遊戲操作,增強與內化生活習慣的正確觀念
★溫馨生動有聲CD,引領孩子進入故事的世界
【內容簡介】
小牛哞哞和朋友們玩了一下午,大家都開心極了。吃完冰淇淋,他們到哞哞家繼續玩遊戲。
一見到滿身大汗又髒兮兮的他們,牛媽媽建議大家先去洗個香噴噴的澡。不過,哞哞還想繼續玩玩具,才不想浪費時間洗澡,而且洗澡時一下子要搓泡泡、一下子要沖水,真是麻煩透了。
但是,聽著朋友們在浴室裡傳來陣陣笑聲,他們的洗澎澎遊戲看起來好開心,哞哞看著鏡子裡髒兮兮的自己,覺得有點後悔,他也好想和大家一起玩泡泡唷……
【生活學習繪本系列簡介】
好習慣,打造終生受用的生活力
0到3歲的階段,是孩子培養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然而現代社會少子化,每個孩子都讓家長握在手心呵護疼惜,許多生活事物都由家長代勞或過度幫忙,大大減少孩子自己摸索與練習的機會,如此反而使得孩子無法儘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可能使得孩子過度依賴、挫折忍受力低、注意力不集中、適應能力差、人際互動等問題接踵而來,甚至造成低自主性與低自信心。
事實上,生活教育實施得愈早,能使幼兒的學習、情緒及生活適應愈順暢。因此及早進行生活教育,不但能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讓孩子發展健康的身體,長期看來,更能讓孩子發展自我照顧能力,進而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自信心與責任感。
【生活學習繪本】系列,精選五大主題,在簡單有趣的故事中,讓小動物陪孩子學習生活教育:知道不偏食的豬小弟、愛上洗澡的小牛哞哞、勇敢坐上馬桶的小猴子、知道衣服穿得對的小熊庫尼、開心進入夢鄉的小兔子艾比,孩子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學習生活自理觀念,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作者:吳伯玲
市立師院幼教系畢。從小愛讀故事圖畫書,任職幼教師時,喜歡跟孩子講演故事。對兒歌、故事創作與教材設計尤有興趣。目前任職童書出版社編輯。
繪者:劉貞秀
童書插畫家,文化大學美術系畢,當過老師, 25歲那年到巴黎遊歷畫畫,在1999年接觸童書插畫工作後,試圖連接藝術和童書的那塊豐厚的領域;目前和先生及一新生的稚子住在有點老舊但美麗的山城接稿畫畫,作品散見於信誼基金會、愛智圖書、彩虹兒童文化(故事繪本《寂寞的樹》、《國王的愛貓》)、伊甸基金會、BBS’S school(電子有聲書)、小魯出版(《動物大鬧奇奇鎮》……)等出版社。希望能在作品中呈現美好的氛圍,表達出一種愉悅、幽默的童趣,以及對自然和動物情感的關懷。
個人創作繪本《忽必與阿甘》、《忽必遇見小兔子》、《大狗忽必》,連續獲得第21、22、2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入圍。忽必是一隻與她相伴十六年的大狗,在牠衰老過世後,上天奇妙地安排,讓她有了小孩,現在的她,每天與小孩在畫稿、尿布 、奶瓶中打滾,非常忙亂也非常幸福。
推薦導讀
等待孩子,適時的伸出援手
洗澡,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的事情。其原因也非常多元,部分是因為孩子必須暫停目前的遊戲,或是洗澡時快速的被沖洗而沒有任何樂趣可言所致。《哞哞今天不洗澡》故事中的小牛哞哞,就是因為不願放棄玩玩具,而拒絕洗澡;哞哞覺得洗澡很麻煩,還要沖水、搓泡泡,又想起水跑進眼睛和耳朵裡的不舒服經驗,因此非常抗拒。還好哞哞有個懂他的媽媽,沒有強迫他一定要馬上洗澡。
牛媽媽尊重小牛的意願,讓哞哞可以不用洗澡的做法,能讓父母了解不要勉強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以及需要給予孩子一些時間調適心情和想法的重要。牛媽媽的作法非常值得效尤,因為牛媽媽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勉強哞哞,而是帶著其他三個孩子先去洗澡,我想這是牛媽媽尊重哞哞、先給予哞哞思考的時間,不在哞哞沒有意願的當下勉強他。
隨著三人在浴室裡洗著洗著、玩起「洗澎澎」遊戲,快樂玩泡泡的笑鬧聲,也讓哞哞聽了心動不已,開始後悔沒有一起洗澡。於是,牛媽媽打鐵趁熱再次詢問哞哞:「想加入他們嗎?」哞哞說:「只想玩洗澎澎遊戲,不想洗澡!」牛媽媽抓對時機切入重點,更借力使力,用同儕的力量來影響哞哞,而朋友們以玩洗澎澎遊戲的方式來洗澡,也打動了哞哞,讓哞哞完成洗澡的任務,實際體會到洗完澡後的舒適感,真的是很聰明的作法,非常值得爸媽參考。
總而言之,當孩子有不喜歡的事物時,成人可以用遊戲方式來誘發孩子參與的動機,只要尊重孩子、等待孩子,孩子終究會主動、自發的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進而可以從遊戲中學習,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生活自理,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孩子呱呱落地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必須逐漸不假成人之手,學習獨立與自主。只是現代父母因為少子女化、愛之深的緣故,不願孩子受到傷害,凡事都為孩子代勞,以致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或者覺得大人來做比較快、省時省事省麻煩等。
然而,一歲半到三歲是培養孩子終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如大小便的訓練、規律的生活作息、自己進食用餐等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習慣等皆是。
就學理上來說,一歲半左右的孩子,開始進入艾瑞克森所說的「自主與羞怯」的發展任務階段,直到兩歲左右,自主感的發展到達高峰,進入人生第一個反抗期,孩子學會了堅持和放棄,非常有主見的決定做或不做什麼事情。孩子內在的自主感,驅使著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自己做的堅持意志。
孩子想自己做、但成人卻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在親子雙方各自的堅持下,容易惹得父母惱怒動火,造成親子之間的激烈衝突。孩子的情緒激動、成人的嚴厲斥責,都是因為孩子無法滿足內在的需求,和成人無法理解孩子的需求所致。
切勿因為孩子小、做不好,就凡事為孩子代勞
由於孩子的動作發展尚未純熟,所以各方面的行為和動作常常顯得緩慢或笨拙。以外出前的準備為例,從選衣、更衣、穿襪、穿鞋,成人都一手包辦,完全沒有讓孩子出手的機會。又以吃飯用餐為例,孩子雖然手拿湯匙,但還是五指下手的抓取碗裡食物入口,不但吃得滿嘴滿臉,食物碎渣也掉落滿地,事後打掃整理常讓成人覺得麻煩萬分,所以一般成人都會覺得「餵一餵,比較快,也不會弄得滿地髒兮兮!」成人的代勞,造就了「飯來張口、穿衣舉手、穿襪抬腳」的現代小寶貝。
因為成人怕麻煩、不了解孩子必須滿足內在需求,就為孩子代勞,因此剝奪了孩子練習和成熟的機會,也因而限制了孩子「自主感」的發展。孩子無法順利發展「自主感」,就會產生懷疑,因而變得害羞。因此,父母的管教必須拿捏得宜,放任或過度都會致使孩子的「自信和羞怯」的發展任務無法順利完成。「愛之深,勿代勞」,應是現代父母的教養籤言!
等待孩子,適時的伸出援手,才是父母該做的!
父母應該要知道並記得,孩子需要時間成熟和成長。但是現代父母忙碌,常常沒有太多時間等待孩子!但是,「等待孩子」卻是提供孩子成熟發展不可或缺的。並且從旁觀察孩子的實際需求,在最需要的時候,適時伸出援手,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猶如《哞哞今天不洗澡》故事中的牛媽媽,在哞哞不想洗澡的當下,並不會強逼哞哞非洗澡不可,而是給予孩子思考和緩衝的時間,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引發哞哞的興趣和意願,如此一來,不但不會造成親子間的衝突,也讓哞哞在洗澡時樂在其中、更願意每天玩個「洗澎澎」遊戲。這也讓我們理解到,孩子只有在有意願或有興趣的時候,才會全然投入的道理。
- 邱瓊慧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