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宮

作者:米拉.巴爾托克(Mira Bartók)

譯者:黃意然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2/9/1

類別:文學小說>溫馨/療癒小說

原文書名:The Memory Palace: A Memoir

ISBN/條碼:978-986-248-279-7

定價:350元

前往購買 ▶

更多書籍介紹

★亞馬遜書店「自傳類」前百大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加拿大環球郵報2011年度最佳書籍

★獲2011年「美國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最佳自傳肯定

 

一座存放美麗、悲戚、短暫精采人生的記憶宮殿

藏著一個混沌、殘酷、逃離、釋懷的真實人生

虛實夾雜的記憶片段,如電影劇情扣人心弦

這是一則悲傷且深刻的文學回憶錄

在破碎和重組之間,挖掘痛苦陰霾和獲得愛與原諒的故事……

 

作者米拉在母親的追悼會上說:「人們常因為對自己所愛的人認識不多而放棄他們……」

是什麼難解的謎,讓年僅十九歲花樣年華的母親,罹患精神分裂症?是什麼原因引起女兒內心的背叛與掙扎,長達十七年改名換姓,忍心斬斷親情,與母親避不見面?

米拉說:「我的母親,一腳踩在這個世界,另一腳卻在夢裡……母親的眼睛一半是狼,一半是人……」這個回憶自傳,埋藏著家庭成員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及愛恨難題;一段段支離破碎的筆記和草圖,在腦海中逐一回溯、拼湊。米拉以倒敘手法,抽絲剝繭,一步步帶你走入記憶宮殿,探尋生命與愛的真相……

這是一個在患有精神分裂症母親身邊成長的故事。米拉的母親諾瑪,天生貌美、才華橫溢且彈得一手好鋼琴,在十九歲時罹患精神分裂症,就此展開她悲劇性的一生。諾瑪在生完兩個女兒後,精神狀態更加嚴重,她成為在街上揮舞著刀子、在公園裡大罵髒話、跟蹤女兒並在她頭髮上點燃火柴的瘋狂婦人。諾瑪經常對著空氣說話、咆哮著被某人強暴,甚或對自己女兒們拳腳相向;她幻想有人會謀害及綁架她的女兒,一再告誡女兒,要提防環伺身邊的那些虎視眈眈的豹子(男人);甚至,她在自己母親的背後刺了六刀,血濺四處……

真實與幻想已無界線,瘋狂的情境、現實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最終難以承受……種種無奈及難以言說的原因,讓米拉和姊姊在長達十七年的時光中,改名換姓、搬離原來居所,斬斷親情,與不定時炸彈的母親避不見面,希望從此擺脫母親的騷擾。因此,十七年間,母女失聯,諾瑪成了一個在機場和收容所之間流離顛沛、無家可歸的遊民。她的孤寂世界,連同她對女兒的愛及過往的點滴,被囚禁在一座暗不見天日的記憶宮殿裡。

每個人都有一座「記憶宮殿」,用以保存生命中重要的片段。宮殿有多大,取決於想要記憶的東西有多少。那或許只是存留生命某一階段的一個片刻、一幀照片、一抹氣味、一種聲響……在你腦海,便佔據了一個位置,從一個點、擴大到一個面,甚至牽連成一張網,如此,便搭建出屬於自己的「記憶之宮」。在米拉和她的姊姊眼中,母親的世界雖然支離破碎,但每一片記憶卻可能是美麗的。她們從前無法理解母親,在潛入記憶宮殿後,逐漸找到了光亮……

全書探討親情之間難解的愛的意義、真相,和家人之間寬恕的能力……米拉以細膩敏銳的筆觸,一一挖掘藏在母親生命中的謎。

 

【本書重點】

1. 深刻探討在精神分裂症內心的真實和虛幻。因精神問題而失職的母親,交織出一個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作者一一重塑母親生命故事,在尋回過往的點滴中,勾起最珍貴感人的母女親情。

2. 一本回溯記憶的自傳。真實且細膩刻劃一位精神失常母親與在這樣家庭下成長的無奈、矛盾、掙扎和疼惜。

3. 令人動容且心痛的回憶錄,透過優美的散文筆觸,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母親生命故事之謎,全書故事鋪陳充滿張力,以倒敘手法,抽絲剝繭,帶領讀者找尋母親生命的真相。

4. 談及有關挖掘模糊記憶或曾試圖掩蓋的記憶的種種,進而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忘記的原因。

作者:米拉.巴爾托克(Mira Bartók

米拉‧巴爾托克是出生在芝加哥的藝術家兼作家,著有二十八本童書。她的作品刊登在多本文學期刊和文選中,曾摘錄在《美國最佳散文選》系列裡。現居住在麻州西部,她在那兒經營部落格「米拉的名單」(www.miraslist.blogspot.com),協助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找尋資金和住處。《記憶之宮》是米拉第一本寫給成年人的書。她提到,在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親身邊成長,雖然某些狀況是相同的,但所發生的事卻很不一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曉得什麼是真實,而什麼又是虛幻的。

(米拉的網頁︰www.mirabartok.com

 

譯者:黃意然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碩士。在竹科IC設計公司當了七年的PM後,決定投回藝文的懷抱。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有《哲學家與狼》、《勇氣之歌》、《心囚》、《女巫字母》等。

楔子/無家可歸

 

第一部:事物的秩序

01 地底世界

02 梅杜莎

03 西番蓮

04 哥雅之眼

05 穴居女孩

06 我與奧杜本的一年

07 海豚的警覺

08 陌生的孩子

09 難忘物品的博物館

10 死神,騎士

 

第二部:新世界

11 贗品與彩繪

12 手與名

13 兔子

14 甲骨

 

第三部:重寫本

15 在時輪之殿

16 進入鳥與火的國度

17 奇珍閣

好評推薦

 

一本書,收藏一個心碎卻盈滿愛的回憶。

這款書封特別將記憶和時光融入設計。在單色書封裝幀上,另加一層彩色書腰對映,意味在幽暗的記憶宮殿裡,生命仍有光亮,「愛」是唯一的救贖!逝去的日子,之於作者米拉,猶如一幀黑白相片,埋藏著晦暗、孤獨和無助,全書在一種深刻而蒼白的記憶中咀嚼生命情感;但米拉心底對母親的愛,卻如晨光,在黑夜之後,總會升起,暖暖照亮心房……

 

“巴爾托克的記憶之宮充滿了罕見、獨特和奇幻想像力的寶藏”

 -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華盛頓郵報2011年度選書

“記憶之宮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記憶的宮殿。這本書裡面交織著複雜、迷人的文字和視覺豐富的圖形,記憶、夢境、真實的故事,和作者精神異常母親隨意筆記中的記事。這真是一本異常特別混合的書。”

 -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記憶之宮》幾乎是則童話︰兩個小女孩在母親瘋病的魔咒下成長。然而,這是真正發生過的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米拉‧巴爾托克發揮她可觀的記憶和慈悲的力量來了解她的家人,並向讀者呈現出他們的完美與受人愛戴。這是本非同凡響的書。

    ─ 奧黛麗‧尼芬格,《時空旅人之妻》與《她的對稱靈魂》的作者

 

一本教人心痛的美麗與慈悲的書,主題環繞著生存的本質。

 ─ 尼克‧福林,《衰城爛夜》與《炸彈滴答響︰回憶錄》的作者

 

米拉‧巴爾托克在患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的母親身邊成長的故事,令人痛心且極出色;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關於記憶本身的回憶錄。當她回想自己童年令人震驚的經驗,並以她令人印象深刻、輔助記憶的畫作,如實地加以說明時,受創傷的部分再度復原得完好無缺,激起共鳴。

 ─ 艾利森‧貝克德爾,《歡樂之家︰一場家庭悲喜劇》的作者

 

米拉‧巴爾托克的《記憶之宮》是個完美編造的人生故事,描寫自幼父親不在、母親又精神失常的生活。當故事展開時,你會發現在平和的藝術創造力和使人衰弱的瘋狂之間的界線是多麼細微。米拉以每個新鮮的小插圖,揭露在受到精神病支配的家庭中生活,是多麼地不可思議與恐怖。

 ─ 約翰‧艾爾德‧羅比森,《看我的眼睛》的作者

 

在坊間探討家人患精神分裂症的眾多著作中,《記憶之宮》是最傑出的。本書以優美的文字,詳盡地描述在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中成長的情形,作者並敏銳地評估母親的病對她和姊姊的長期影響。強力推薦!

  ─ 福樂.托利醫學博士,《精神病犯罪》的作者

 

一個描寫在才華洋溢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親身邊成長的故事,令人不安,又叫人深深著迷……予人深刻感受,激起同情心,且令人動容。

 ─ 《科克斯評論》,星號書評

楔子

無家可歸

 

一名無家可歸的婦人,讓我們暫且稱她為我的母親,或者是你的,在傍晚時分坐在窗臺上,就在克里夫蘭工人階級所住的區域,或者可能是巴爾的摩或底特律。她處在五層樓高的位置,下方有救護車在待命,紅燈在雨中閃爍著。女人認為,紅燈是她昨夜夢見的豹子的紅色眼眸。底下的人叫她別跳,但她腦袋裡的聲音逐漸勝出。在她的故事中各個角落都有豹子,具有獠牙和大貓的身軀、尾巴長如河流的男人。倘若她將手臂張開成翅膀,她得越過熾焰的橋樑,與四匹馬及騎士交戰。我是天鵝、紡錘、獵鷹、熊。底下的人大聲呼喊想要救她,撒了網子誘哄她下去,但她知道她必須長途跋涉才能到達那座花園。她張開雙臂投入鳥與火的國度。我將變成風、骨、血,和回憶。下方的紅眼訝異地看著她如何驚險地在窗臺上保持平衡,宛如一片葉子或一綹纖細的頭髮。

 

第一部/事物的秩序

一、地底世界

「……攀登高山,搜索溪谷、沙漠、海岸……

地球的深處……因為唯有如此你才能達到……事物的真正本質。」

─ 必特拉斯‧西佛林納斯(Petrus Severinus),十六世紀丹麥的鍊金術師

 

即使到現在,每當深夜電話響起時,我仍然會以為是她打來的。我跌跌撞撞地下床,做好最壞的打算。之後才知道,那是打錯電話的,或是朋友打來的越洋電話。母親最後一次打電話來是在一九九○年。當時我三十一歲,住在芝加哥。她說,我如果不馬上回家,她就要自殺。她掛斷電話後,就爬上外祖母在克里夫蘭的房子的二樓陽臺,努力攀爬到欄杆上,張開雙臂迎向風。我們的鄰居露絲‧阿姆斯壯和兩名護理人員,在底下想盡辦法勸哄她回到屋內。等到下一次電話來的時候,已經是將近十七年後的事了,就在二○○六年耶誕節前不久,我甚至沒聽到電話鈴響。

電話來的前一晚,我做了個夢︰我和母親在一間空空蕩蕩的公寓裡。她看起來就像是她在一九九○年冬天的模樣,一頭棕灰色的頭髮又髒又亂,罩衫破損、沾著污漬。母親右手拿著一根菸,彷彿在尋求好運般,手指在菸上頭交叉。儘管一天抽四包菸,她的外表絕不像個天生的老菸鎗。公寓的牆壁佈滿塵埃。我聽見敲門聲。「你想做什麼?」我問向門後的陌生人。他低聲地說︰「務必要讓這個地方像最初一樣乾淨。」於是我用力刷洗地板和牆面,之後突然騰升到半空中,由腳先開始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平穩地滑行。我對母親喊道︰「來呀!妳也能飛啊!」但她已不見蹤影。

等我醒來時,答錄機裡有一通佛蒙特州的朋友、馬克所留的言。他幫我保管在伯靈頓的郵政信箱,那裡距離我在麻州西部的家大約三個小時路程。唯一會寫信到那個信箱給我的人只有我母親。「一位克里夫蘭醫院的護士打電話來說諾瑪‧赫爾女士的狀況,」他說。「她說情況危急。」他們是怎麼找到我的?多年來,我一直沒向精神分裂且無家可歸的母親透露自己的生活。我姊姊娜妲莉亞也是。我們兩人都改了名字,電話號碼和地址也都不公開。

接下來的兩天內情揭曉。在救護車緊急送母親到醫院後,我送她當作耶誕節禮物的紅色毛衣,正巧送達過去三年她所住的婦女庇護所。她的社工,提姆,在她手術後把包裹拿到加護病房為她打氣。他留意到寄件人地址是我的,由佛蒙特州的某人代轉。他知道我是她女兒。一名護士打電話到查號臺查詢到馬克的電話號碼,在他的答錄機留言。事隔那麼多年,要找到我是多麼輕易的一件事啊!當我打電話給朋友,告訴她我要去探望我母親時,她說︰「我希望妳能原諒她對妳的所做所為。」

「原諒她?」我說。「問題是 ─ 她會原諒我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