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

作者:李偉文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09/12/30

類別: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散文

ISBN/條碼:978-986-248-054-0

定價:280元

前往購買 ▶

更多書籍介紹

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他發光

 

當我們想把臺灣交到子孫手上時,如何仍保有流水深深、禽鳥弄波的清澈,回復鷹隼盤旋、雁鴨繽紛的藍天?該如何凝聚這一團熾熱的火,匯集眾人的力量,自己關心自己的環境?

假設你每天播出5個善意的種子,持續不斷,一年後,就算你播散的種子一百顆才有一顆發芽,是不是每週就會看到善意的回饋呈現在你面前?

透過作者從事公益活動多年的經驗,反省台灣社會、文化、經濟、教育、環保…等重要議題,結合社會觀察與環境變遷,作者以一種溫柔的方式,慢慢地進行教育革命,如同在一片平靜的荒野下,許許多多的生命,為著生存而展開多彩多姿的膊鬥。

 

本書重點

1.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對台灣社會的反思,對深耕環境教育之議題闡述,集結而成一篇篇生命膊動的散文集。

2.對綠色生活、環境變遷的自然觀察以及對台灣未來環境保育的期許。

3.荒野環繞全球視野的在地化行動之實例。

4.熱情是需要整合,才能發揮公益團體的群聚力量與社會項獻。

5.環境保育改革如一場溫柔的革命,需要從教育開始播種,細心呵護成長。

作者:李偉文

身為牙醫師,他將開業的診所,變成擁有四、五千本藏書的社區圖書館,成為另類牙醫診所。他採行預約看診制,挪出一半的時間從事社會公益,成為多重身分的「自由人」。

他是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是一個擁有超級浪漫思維、超級正向思考的雙胞胎爸爸。他曾是公共電視董事、公共藝術委員、國家永續發展會委員、教育部環保小組顧問、行政院青輔會青年行動計畫諮詢委員、外交部NGO委員會諮詢委員……。

他的部落格人次已超過三百二十萬人次,近年來,平均每年有一百多場的演講邀約。他可以談非營利組織、樂活心靈、閱讀推廣、親子教養、自然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以及青年夢想家等主題。

他一生最希望擁有的兩樣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靠閱讀獲得,慈悲靠從事公益、服務人群得就。超強行動力的他,用內涵與熱情感染老師、家長與許多年輕人。

他常說,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自由自在地散播開來!

他更透過寫作傳達他在各方面的正面思考,計有《親子天下》、《康健雜誌》、《聯合報-元氣週報》、《7-11樂活誌》、《有機誌》等專欄。

談起種種「不合時宜」的怪習慣,李偉文自有一套「哲學」:「不戴表,可以讓自己不去煩惱過去,也不去擔心未來。不用行事曆,可以讓自已隨時都覺得自己很悠閒。」只要每天能有三、四小時的獨處看書時間,李偉文就可以不在乎白日的一切繁忙。

著作則有《我的野人朋友》、《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教養可以這麼浪漫》、《傾聽自己的鼓聲》,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

 

荒野保護協會:www.sow.org.tw/

序:傾聽來自荒野的聲音

 

第一篇 閒話人生的醇味 

人不痴狂枉少年

而今何事最相宜

別時容易

到舊金山戴朵花

勇於做自己

秋天的感懷

看電影,回想那段看海的軍旅生活

預知死亡紀事

睡不著覺的祕探

餅乾盒裡的相片

東張西望顛倒夢想

 

第二篇 在荒野,革命也可以溫柔

生命的輕與重

字辭的隨想

那我把你給勾起來

消費時代的選擇

周公恐懼流言日

誰信任你?你信任誰?

臺灣有可能再度偉大嗎?

世界太新,必須用手去指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向母親姬亞懺悔

秋天裏的閱讀 ─ 豐收繁榮之後的崩壞?

確定與不確定的

如何在「烏合之眾」中進行有效的討論

來吧,趕一場熱鬧的集 ─ 相遇在荒野

一滴水要如何永不乾涸?

為什麼吃漢堡會破壞熱帶雨林?

有樹,就還有希望

兵馬俑與消波塊

留給後代最珍貴的遺產 ─ 請保留公園綠地

愛她,就不要傷害她

 

第三篇 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我們相遇

一生玩不夠的樂活族 ─ 遲玉堃

三頭六臂的女人 ─ 劉月梅

大地的女兒 ─ 葉美青

小蟻小蜂們的孩子王 ─ 李元瑞

化身自然解說員的孤鷹 ─ 游永滄

水生植物,就像他的孩子 ─ 邱錦和

打包全家去旅行 ─ 涂淑愛

我所認識的調查局探員 ─ 張念陽

玩美生活夢想不熄火 ─ 陳慈佈

拯救珊瑚的海龍 ─ 羅力

為黑枕藍鶲跳大熊舞 ─ 熊帆生

海金沙的美麗人生 ─ 呂姮儒

特殊教育的專業社工 ─ 高永興

疼惜所有的孩子 - 張鳳梅

馬太鞍濕地裡的超級解說員 ─ 吳永斌

從王爺的子弟,到社區的守護神 ─ 謝水樹

從狗屎巷到胭脂巷 ─ 黃淑娟

船長的第三隻眼睛 ─ 周李禎祥

自然與和諧的新人生 ─ 童中白、周子玉

補習班名師變身荒野遊俠 ─ 陳明慧

綠色啟蒙運動,在北京萌芽 ─ 梁從誡

與海洋真情相遇的追夢人生 ─ 范欽慧

熱愛山地部落的男人 ─ 王世綸

減法美學 ─ 蔡永和

灌溉綠色童年的農夫 ─ 呂銅城、張瀞芳

作者自序

 

傾聽來自荒野的聲音

 

曾經有一位聽障的朋友這麼說:

「我以前是全聾,我看到人們站起來,做著各種旋轉動作。他們說那是舞蹈。在我看來倒是很荒謬 ─ 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了音樂。

現在同樣情況的,我看到許多荒野人在自然裡感動與哭泣,並且為些匪夷所思的目標行動。我不明瞭,但是我有耐心,我正在等著我的心活過來。」

我自己常常覺得,許多感覺很難述說,許多體會很不容易表達。或許,所有人生的經驗都是如此吧,時機未到,說了也沒用,但是一個聽得懂的人,我們似乎又不必說了。

那麼,難道我們什麼也不必做嗎?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謬爾(John Muir)曾這麼自我期許:

「我在有生之年只想誘導人們,

觀賞大自然的可愛,

我雖特出卻微不足道,

我願做一片玻璃,

供陽光穿透而過。」

多年來,我在荒野裡沉思著。認為在荒謬者與感動者之間,應該是有些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吧?

想起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 ─ 《唐吉訶德傳》,其中有個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就是那位夢的騎士身旁的隨從,矮胖又粗俗的農夫桑丘‧潘沙(Sancho Panza)。一次又一次地向風車挑戰,一次又一次去打那不可能打敗的敵人……唐吉訶德是個無視於現實的夢想者,他的視線看出去的世界有許多盲點與死角。相對的,世俗又現實的桑丘卻在一次又一次與唐吉訶德的相處應對中,逐漸有機會透過唐吉訶德的「鏡片」,往另一個世界望出去,雖然他沒有唐吉訶德看得那麼真切,但是,一旦他看到了、體會到了,也會知道,那個世界也是一樣真實地存在著。

這些年在自然荒野裡悠遊,從靜坐、沈思、反省中,也逐漸能夠體會到「萬物都是一體的,別人就是我們」的生命真諦,也盼望這些文章有機會是那一片能讓陽光穿透而過的玻璃。就如同古代祈禱文所寫的:

「我知我和至美合而為一,

我知我和同志合而為一,

且讓我們的精神化為繁星,

且讓我們的心化為世界。」

 

 

*〈聯合推薦〉

李家同

南方朔

白崇亮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周麗真  中國電器董事長

張成秀  中華綠色經濟發展協會共同創辦人

蕭慧英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小    野

盧智芳  Cheers總編輯

劉鳳招  有機誌總編輯

燕 子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陳翠萍  IC之音樂活馨學分主持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