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其實你不懂:內行人才知道的賞玩門道

作者:京都幸福俱樂部

譯者:葉雯婷

出版社:EZ叢書館

出版日期:2017/5/4

類別:人文史地、文化史、日本、關西‧京阪神奈

原文書名:一見さんのための京都の流儀

ISBN/條碼:9789862486368

定價:280

前往購買 ▶

更多書籍介紹

ようこそ歡迎來到名為「京都」的「和風主題樂園」!
為了讓您有趟更有深度更暢快的旅程,在出發前請詳閱本書。

  ※注意※
  最新的旅遊景點及必吃的美食資訊,本書一概不予以介紹。
  這不是一本分享在地人都去哪玩的書
  是要告訴你如何身在京都舉止也像個京都人!

 

近距離觀賞過金閣寺,體驗過熱力滿點的祇園祭,就算攻略京都了嗎?
正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從名勝古蹟到飲食文化和風俗習慣,關於京都~你不知道的還多著呢!

 

 ■沒去過有名的寺廟、對其中的歷史也一竅不通才是真正的京都人!

越是重要的名景點當地人就越不會去拜訪,這就是京都的常態。當地人不但不會覺得沒去過很羞愧,反而理直氣壯著「這樣才叫做京都人嘛」!比起熱鬧的祇園祭或莊嚴的葵祭,對道地京都人而言自己居住的地區的守護神才真正重要。

 

  ■正因為能夠狠心捨去不需要的事物(歷史遺址),才造就現在的京都!

身為一個千年古都的居民,巷口就有歷史遺跡是很合理的;正因為遺跡俯拾即是,所以有些著名歷史事件的場景,只留個石碑聊表紀念也是沒辦法的!冷淡地對待歷史遺址,將空間留給現今生活的人們,正是京都人對延續古城生命力的獨到哲學。

 

  ■只求靈驗不問國籍,寺廟裡供奉老外也只是剛好而已!

不同的願望要到各種對應的寺廟祈願,供奉的神明也是五花八門。京都嵐山法輪寺內的「電電宮」裡可以看到「愛迪生」,藥祖神祠裡甚至供奉中國的上古名醫「神農氏」。對祈願的執念,讓京都人完全不在乎拜的是洋人還是中國人,只求能讓心願早日成真。

 

  ■京都人最愛重口味,在家招待客人也要買現成外食!

京都人超愛吃也愛買外食,麵包、可樂餅、煎餃的消費金額分別佔全國的一、二、三名!配菜愛吃重鹹是因為生性節儉(?)只要少少的菜就能大口扒飯;在家宴請客人也買外食,正是因為講究所以不能「偷工減料」,既然沒有把握就乾脆「讓專業的來」!

 

  ■說話時盡可能隱藏本意,京都人各個掌握模稜兩可的曖昧藝術!

稀飯叫作「粥小姐」、八坂神社稱為「八坂先生」,不管什麼都要加上さん才有禮貌。而說話時刻意避開斷定的說法,每個句子聽來好像怎麼解讀都說得過去,小心!別中了京都人「假委婉真心機」的伎倆。

 

  ■在京都打掃家門口首重「與鄰居的默契」,範圍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打掃家門前時,太過熱心連別人家門口一起掃,反而像在嫌鄰居「掃得不夠乾淨」;但算準了範圍「自掃門前雪」又會被暗地指責「太會算計」!在京都,就連打掃都像是社會的縮影,好好拿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是王道。

 

從街角的石碑,了解京都三大祭典的可看之處;從醃漬品及和果子了解京都的飲食風格和京都人的個性。無論是街道的一隅、還是看似老舊的商店,在京都隨便一個角落都充滿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玩賞風情,而深入文化背後京都人的心理層面,原本充滿歷史、看似遙不可及的古都,彷彿也變得親近而可愛了起來!

本書原名中的「一見さん」指的就是初次造訪店家,對店家而言是「生客」的人;在講究傳統重禮節的京都甚至有些店家會有「一見さんお断り(謝絕生客)」的規定。為了讓讀者拋開「生客」既有的印象,作者透過文字引領你踏入京都文化的大門、窺見京都最真實的樣貌,歡迎大家今後造訪時用全新的視角來趟「內行」之旅!

作者簡介/京都幸福俱樂部

除了當地人才知道的京都情報,因緣際會在京都落地生根的作者們也本著對「源自京都」的執著,期待能與大眾分享感受、賞玩京都的諸多門道。不僅僅推出「京都幸福俱樂部」的系列書籍,同時也舉辦相關的推廣活動。

 

 

譯者簡介/葉雯婷

射手座A型。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後,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流浪一年。不吃黃豆製品,喜歡周杰倫和某韓國搖滾樂團。偶爾出國看演唱會,是個愛聽音樂的迷妹。喜歡翻譯的原因是因為喜歡文字轉換的感覺,帥帥的。

前言

 

第一章  了解京都從祭典開始
祇園祭 ── 為期一個月中有哪些可看之處?
葵祭 ──── 感受最正宗的祭典
時代祭 ──── 追溯過去的遊行
五山送火 ──── 注意別說錯囉
六道珍皇寺 ──── 迎接盂蘭盆節的重要鐘聲
地藏盆 ──── 夏天結束時不可或缺的活動
梛神社例祭 ──── 想像一下以前的祇園祭?
妖怪 ──── 京都的妖怪會在節分時出現
十三參拜 ──── 成為大人的節日
愛宕山千日參拜 ──── 在火源處一定要「小心火燭」
京都車站大階梯 ──── 一口氣爬上去吧!

 

第二章  京都知名景點中的私藏樂趣
京都御苑 ──── 市民的休閒場所
八坂神社 ──── 要從哪裡開始參拜呢?
清水寺 ──── 貪婪的人將會失去一切
石碑 ──── 敬請留意路旁的石頭
京都的大佛 ──── 看不見的大佛和隱藏的名大佛
利益神社 ──── 不管什麼都可以拜
二條城 ──── 留在二條城裡的另一個二條城
上賀茂神社 ──── 柵欄打開的那天
平安京以前 ──── 很久很久以前的京都是?
御靈 ──── 把怨靈也變成自己人的智慧
平安京 ──── 透過巨大模型一目了然
觀光路線 ──── 依主題去巡禮、還是採地區式觀光呢?
市內移動術 ──── 輕鬆玩的秘訣

 

第三章  從飲食來看京都人
八橋 ──── 什麼是「經典款」呢?
油豆腐皮烏龍麵 ──── 狐狸和狸貓的爾虞我詐
納豆 ──── 發祥地在京都的食物?
和菓子 ──── 自家用的和送禮用的
京漬物 ──── 漬物也是有歷史的
茶 ────  日常的飲品、非日常的飲品
番菜 ──── 幫了家庭主婦大忙的一種料理
京都的日常食 ──── 味道濃厚而方便的
京都的名水 ──── 創造出京都文化的美味水源

 

第四章  營造出「京都風」的事物
納涼台 ──── 是「高台」還是「凹間」?
歪斜的街道 ──── 「棋盤格子」走樣的原因
學區 ──── 町民們驕傲的象徵
老舖 ──── 「老店」和「老舖」
上京與下京、左京與右京 ──── 只要知道「區」的話,就能了解京都嗎?
京都話 ──── 有禮貌地、委婉地
町名表示板 ──── 了解町的歷史
節儉是好事 ──── 不是小氣
心機 ──── 享受對話吧
掃家門 ──── 規則是相互間的默契

 

附錄  MAP&刊載的景點、店家一覽表

前言    

京都被稱為「和風」的主題樂園。近年來京都觀光旅遊的興盛,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大家來到京都,都是為了體驗一下在日本已經逐漸流失的「日本味」。

逛逛各有來歷的神社和寺廟、接觸傳統工藝、收集朱印,品嘗京料理、和菓子、抹茶……等等,這些就宛如是品味「京都風」的各種遊樂設施,然後正如在主題樂園裡會打扮成卡通人物一般,穿著和服及浴衣遊覽觀光的話,就能加倍享受京都的氣氛。

京都搖身化為觀光重鎮或許是件好事,但不可否認地,這項改變對當地人而言卻逐漸成為一種困擾。

原本是生活代步工具的市內公車開始人擠人,直到昨天為止都還能順利入內用餐的餐廳,也變成了大排長龍的熱門店家;曾經可以靜靜欣賞的櫻花,現在四周滿是自拍的人們……。

不,這些只是實際情況的冰山一角罷了!真正惹惱京都人的,或許錯誤的「京都印象」被到處流傳的這一點才是。

例如只憑簡略的說明,並無法清楚地傳達京都的傳統、歷史及工藝技術的高名之處;或者是打著「京都人也不知道的隱藏○○」的招牌、明明是刻意營造出「京都風」的店家,卻被一本正經地介紹推薦著;又如一般人對「京都」以及「京都人」漸漸抱持著莫名的刻板印象,卻與實際情況大相逕庭等等。

一味追求最新的、或尚未為人們所知道的資訊,或許就會是這樣的結果吧!但難得的京都,卻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去充分體驗,真是件可惜的事。

雖然由當地人來說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但京都真的是一個越了解就越覺得有深度的城市。即使是稀鬆平常的一隅,亦或是看來門可羅雀的店家,只要稍微深入探究,就會發現各有其耐人尋味的趣處。不只是知名的神社、寺廟以及老店舖,在京都不管走到哪總會發現幾個想與人分享的旅遊情報,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因此,本書集結了在京都出生長大的道地京都人,以及出生於「外地(京都方言:ヨソサン)」但長期居住在京都、因而能用客觀角度來看京都的成員們;為了讓京都的更多風貌被看見,不管是祭典或觀光景點的必看之處、還是飲食文化或京都人的氣質,本書以京都人的觀點試著將這些賞玩的門道用文字彙整。與其說是一本旅遊指南,我們的宗旨是希望能夠幫助您更了解京都這個城市,並提供一些線索,讓各位讀者今後造訪京都能更樂在其中。

當然在書裡記載的並不是所謂「絕對正確的答案」。

京都這個城市的面積或許稱不上非常大,但卻如同有很多小小的共和國羅列其中般,各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並同時多元發展。即使長時間生活在此,也沒有辦法參透京都的全貌。因此也希望各位讀者能夠了解,就算是本書中所提及的內容,也只不過是從縫隙中所窺見的鳳毛麟角罷了!

那麼,就照您喜好的方式,好好地去享受京都吧!

掃家門—-規則是相互間的默契

清掃自家的玄關或是家門前的小巷,在京都稱為「掃家門」。雖然是每天早晚習以為常的事,但能不能掌握好其中的奧妙,對京都人而言是個會影響日常生活好壞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公寓增加,從前那種小巷子漸漸減少,過去那樣掃家門的習慣也已經逐漸消失。即使如此,掃家門依舊可以說是京都人彼此交流的重要代表。

掃家門困難的地方是,該從哪裡掃到哪裡。

一般人通常會覺得是掃家門口到和鄰居之間的分界點為止,但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會被這樣說。

「那家的太太覺得只掃自己家門口就好了耶,算準準地除了自己家前面之外的地方都不掃。」

但是相反地,如果你把隔壁鄰居家前面也全部掃乾淨的話會怎麼樣呢?

「搞得好像我家都沒在打掃一樣感覺好差喔。為了表示歉意明天我要早一點起床去掃,他們家的也要都掃一掃才行。」

因此就變成了要搶先對方早點開始打掃的一場競爭。所以清掃家門的禮儀就是,掃到超過家門口、一直到鄰居家門前面一小部分為止。

掃除的範圍該哪裡為止才好,是無法用數字來明確回答的。除了要看鄰居的個性之外,還要考量住在那裡的年數長短,以及清掃的道路寬度等等各種要素。京都流就是要不斷一邊試著往前踏、再往後退,慢慢地找到最恰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感就成為了與鄰居之間相處方式的主軸。

雖然沒有明確地規定「從哪裡到哪裡」或許會比較輕鬆,但相對而言,也會成為強制性的「一定要掃到這裡」。這樣的壓力不但會「讓人鬱悶」,有無確實做到也會成為吵架的原因。

將這些規則當成一種默契,是避免掉沒必要的麻煩的訣竅,這是在人群來來往往、進出激烈的城市中,長年生存下來的京都人所培養出來的智慧……聽起來很不錯,但實際情又是如何呢?還是有點撲朔迷離呀!


推薦閱讀